第六百六十八章 【三仙蜜餞】

時間緊迫,明天帶柳絮去香江回門兒,帶什麽金珠寶玉都沒意義,好酒好肉李家也不缺,所以這蜜餞就成了一招鮮,周易想偷懶都不行。

大半夜也沒驚起廚子,兩人帶著金洋洋和小葉子溜到後廚,著手開始蜜餞的制作。金大官人可是累壞了,從安馬村買來的水果、蜂蜜,全靠它耍開四只小蹄子,一點點地搬進別院廚房的地窖內;廚房位於懸空三十六房附近,所謂的地窖,其實是靠山腹通道連接的下方山洞,引有九陽潭水,水質比中央首長特供的更要好了無數倍,周易還準備過段時間把六陰寒谷中的寒潭水也引一些過來,那時水火兼備、陰陽和諧,就算是南水宮的特供廚房都得靠邊兒站,羨慕死風清凡。

廚房內一切家夥具備,周易也不開燈,直接打開妙音匠心設計的采光口,頓時銀霜遍地,照耀得內外通明。取過雪梨火棗,又從安馬村買來的水果中挑出一些質量最佳的蘋果、梨、橘子什麽的,去皮取瓤、下刀分割,手法快如閃電。

第一道工序,就是被天下蜜餞師傅忽略的‘留汁’!

天下做蜜餞的都知道要幾蒸幾曬,讓水果失去一些水份,這樣做出來才能有新的口感和便於保存;卻不知經此一來,不但蜜餞要失去營養,而且所謂的新口感一個掌握不好,就會讓食者如嚼碎木,十分的無味。

吃蜜餞多的人應該都有這種經歷,剛入口時感覺不錯,有嚼頭兒也香甜,等初期的香甜味道一過,就會越吃越沒味道,最後更是如食木屑破布,周易要用古法留汁,就是要消除這個弊病。

提起一柄菜刀,在爐火中加熱到八十度左右,不等刀身變紅,周易便手起刀落,化做片片雪光,幾乎在一秒鐘內,就將面前的雪梨分割成玫瑰葉大小的葉片。如此靠刀法的快速和刀身熱量逼住,既讓果片留住了汁液,又完全封鎖了剖面,將果汁逼迫到果肉內部,不但會讓內部果肉更加多汁鮮美,還可收到長期保存的效果,這就叫‘留汁’。

要做到這一步,需要極其高明的刀功,普通特一級的刀功都未必應付得來,而且還要對水果的纖維脈絡了然於胸,微妙掌握刀身溫度,溫度過低則留不住汁、過高水果都焦了,還談什麽口味?就連華夏第一位蜜餞大師、明人呂需當年為了完善留汁工藝,據說練到了‘刀如虹彩,一繞十分、二繞百分’,那都已經超越了廚師層次,隱隱成了位刀法大家,也不過能對蘋果、南椰、木瓜、冬桃等水份相對較少、果肉較厚的水果成功留汁,遇到西瓜、梨甚至是橘子這些肉薄汁多的,那也只有望而興嘆,做不到盡善盡美。

能完美做到這些的,至少都要是丹勁以上還必須是對食物有著深刻理解的高手,可有了這種實力的高手,又有幾個會去下廚房的?別說明味唐伯光蘇定方這種級數,就是那位吃貨古大小姐,真正的興趣也是在吃而非在做。

周易則是那個異數,而且還是個掌握了廚道精髓的異數。

菜刀在手中雪片般翻飛,一忽兒在加熱爐中、一忽兒又回到菜板上,一片片果肉被均勻分割、分類存放,蘋果、橘子、蜜瓜、雪梨、火棗……無論是多汁少汁的,在周易手下就仿佛揉熟的面團一樣聽話,沒有半點汁液和殘渣落下。周易早已進入了‘人果合一’的境界,精神力所到之處,每一種水果的果肉賣力、都如放大鏡下的血管一般歷歷可見,再配合加熱到合適溫度的菜刀,哪怕是再切片橘子這種水果時,也是舉重若輕。

廚房內靜悄悄的,猶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柳絮、金洋洋、小葉子,全都看傻了,看呆了,原來刀功還可以到這種程度麽?柳絮很臉紅,身為妻子,本該是自己做菜給丈夫吃才對麽,結果卻反過來了?

小葉子有些恍惚,恍惚間又記起了‘吳爺爺’說得那句話“凡棋者、近道也、生活者,道藏也,是以百態萬相,皆藏棋理,高潔之榻、鮑魚之肆,無不如之也……”

棋是道、道卻在生活,道在萬物、也在周叔叔……不,是姨夫的刀功下、菜案上、蜜餞中……小孩子的悟性總是讓成年人都要為之慚愧,更何況是小葉子這個天才棋手?恍兮惚兮之間,她像是忽然明白了很多道理,一時又無法抓在手中,不覺看得癡了。只覺得叔叔姨夫好帥、好迷人、好有道道兒哦……

金洋洋沒想法,它就等著吃了,因為周易已經開始封罐。

最難的是第一步留汁,後面有了‘呂需的蜜餞罐子’,就可以省略九蒸就曬的麻煩,甚至就算配比的蜂蜜、香草比例有小誤差,這個來自系統商店的綠色裝備都可以進行一定的微調整。

周易這一罐是做來給柳絮和柳老太太她們吃的,自然不容有錯,而且有玉蜂漿在,也不需要什麽額外的香料,只將成功留汁的雪梨火棗和一小部分精選的綠色水果放入罐中,隨手掰下一塊凝固的玉蜂漿,就是最合適的配比比例了。將玉蜂漿放入‘呂需的蜜餞罐子’後,用罐子自帶的蓋子封了,然後用九陽潭水和了一些紅泥,將罐子封住,卻不像普通蜜餞師那樣上鍋蒸,而是托在右掌上,用左手輕輕一撥,讓罐子滴溜溜的旋轉起來,就像是在玩雜技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