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青磚老房

只是一條小巷子相隔,這棟青磚房子就和外面喧囂的老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周圍的人好像都搬走了,令此處顯得那麽僻靜,馬大犇就連自己呼吸鼻孔喘氣的聲音,都聽得非常分明。

這棟樓看上去總是透著一股子詭異的感覺,尤其是這樣安靜的感覺,會讓人覺得有點發怵。馬大犇走到樓下對照了一下門牌號,接著就懷著忐忑往樓上走。那些古怪的紅線和紅絲綢,此刻看起來就好像是在指引道路一般,在青色有些發暗的磚墻上,這些紅色格外讓人注意。

莫郎中給的地址是在三樓,於是馬大犇順著上樓的時候,發現越是往上,所纏繞的紅絲線就越多。從二樓開始,往上的樓梯兩側,都順著梯步在角落的位置擺放著大小不一,但看上去都差不多的小泥人。

這些小泥人連鼻子眼睛都沒有,呈一個打坐的姿勢。泥人看起來做工粗糙,有些還帶著些許破損,但是不難看出,這些泥人都是被人用純手工的方式給捏出來的。每個泥人的脖子上都纏繞著紅色的絲綢,看起來很像是給泥人戴了個“紅領巾”一般。

從二樓轉到三樓的途中,小泥人越來越多,導致梯步能夠下腳的位置越來越少。這幾十上百個泥人被人用帶著供奉的含義擺放在這裏。等到剛轉到三樓,一股清幽的香味傳了過來。這香味馬大犇是知道的,這是用來敬奉神明的香,和廟裏的那種香的味道還是有點區別,這裏的香除了比較清新獨特外,鉆進鼻腔後,還帶著一股子單單的苦澀,這種味道像是在燃燒木屑,又像是某種中藥的味道。

而這三樓看起來,詭異的感覺卻更多了一份。長長的走廊上,但凡能夠放平東西的位置,都被人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或者土坯燒制而成,和那些泥人一樣,看上去質地粗糙,都是純人工做出來的。

這些瓶瓶罐罐和先前的那些小泥人讓馬大犇想起了歷史課本上,那些被發掘出土的什麽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只不過這些肯定不是文物罷了。

整整一層樓,樓梯的左右兩側各有三道門。其中兩道門位於走廊盡頭的兩端,而剩下的四道門,就都集中在靠近樓梯的這一側。打量了一下四周,馬大犇並沒有看見任何人,但這些門卻都是打開的,於是馬大犇開始在這些門口挨個尋找。

最左邊盡頭的那道門內,看上去是住人的,但屋子裏空得出奇,只有一張書桌和一張床,只是那靠窗的一個書架上,擺滿了密密麻麻的書,似乎還地方不夠,書架邊的地面上也堆放著一摞書。床頭的欄杆上,掛著幾件深藍色的衣服,床上的被褥卻是疊得整整齊齊。本來就不高的屋頂,是用早期的預制板搭起來的,雖然破舊,但卻幹幹凈凈,甚至連這種老房子最常見的蜘蛛網都沒有。而天花板上有一個長長的電線,掛著一個老舊的白熾燈。

這大概是除了窗戶之外,這間屋子裏唯一的光源。

屋裏沒人,馬大犇也就省去了敲門的動作,他也並非沒有想過大喊一聲,如果有人自然會出來應自己,只是這地方太過於安靜,他如果聲音大一點的話,就會非常刺耳,這樣的感覺別說別人了,就連馬大犇自己,也是不喜歡的。

挨著的兩間屋子,看上去更是讓人不解。其中一個裏面黑漆漆的,連窗戶也沒有,只能透過走廊上那本來就有些暗的自然光看到,裏面堆著一些蜂窩煤,一個用瓷磚砌起來的灶台,還有一口大鍋。剩下的油鹽醬醋鍋碗瓢盆,馬大犇也只能看到一個影子罷了。看起來,這裏是廚房。

另一個屋子裏,看起來卻是堆放雜物的。盡管是雜物房,但卻整理得非常整齊,由此可見,這裏的主人是一個有條理的人,至少是比較細致、愛幹凈的。而這聽上去卻跟馬大犇認識中的木言幾不太相符,盡管只見過一面,木言幾卻給馬大犇一種灑脫不羈,不拘小節的感覺。

但如果說這主人不是木言幾的話,馬大犇卻在雜物房的角落裏,發現了先前自己在義莊裏看到的那些紙人紙馬,就連紮法跟畫法都是一樣的,於是馬大犇也打消了疑惑,木言幾肯定住在這裏。

於是馬大犇轉向另一側,越是走近,越是聽到一陣唱佛機的聲音。但是這聽起來有點像音樂的東西,卻有別於以往在寺廟裏能聽見的諸如“大悲咒”“觀音咒”等佛音音樂,而是有一種悠揚的古樂器,伴隨著低吟的唱詞,音調有點古怪,卻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鼻子裏聞到的香味也越來越濃,既然有人點香,那說明此處就算沒人,也是剛剛離開不久。當馬大犇走到右側開始朝著第一道門裏張望的時候,卻冷不丁地嚇了一跳。

這是一間很小的屋子,大概就和先前那個廚房差不多大,但是裏面卻整面墻上都供奉著各種各樣像是牌位的東西。最大的放在最中間,其余大大小小從上到下堆疊著,粗略一看能有三四十張牌位。這些牌位看起來也新舊不一,有幾塊看上去舊舊臟臟的,似乎是已經傳了好幾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