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殊途同歸

所謂“殊途同歸”,本意指的是無論經過有多麽不同,結局始終都是一樣,區別只在於過程。舉個例子來說,有人從北京坐飛機去了上海,有人卻坐的是火車。就速度而言,一個快,一個慢。可在飛機上你只能夠看見雲層,在火車上卻能夠欣賞沿途的風景,不管是哪種方式,最終的目的地,卻都是一樣。

馬大犇和木言幾,對於同樣結論的事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知方式。對於馬大犇來說,或許這成了從其他角度去解答問題的途徑,但是他這樣的做法在木言幾看來,就跟那些揭穿江湖騙術的人是一樣的。

於是這就產生了兩個人態度的不同,馬大犇覺得這件事再正常不過,有爭論才會有進步,木言幾卻覺得馬大犇這樣做,說是斷自己的財路都是小事,斷的可是自己的生路。畢竟自己只懂得這個,並且以此為生。

見木言幾開始思索,沉默不語,於是馬大犇接著說道:“我們老師說了,科學和哲學是互相獨立的,但是科學可以適度地佐證哲學。而你是玄學,玄學不也是哲學的一個概念嗎?”他頓了頓說:“在古時候,很多事情因為條件的不具備而無法被證明,所以僅僅停留在經驗和哲學的範疇之內,但多年後科技到達了一定水平,以前那些看起來很玄妙的東西變得簡單了,變得物理化了,這就是科學能夠解釋的東西。所以科學和哲學,和玄學,本質上仍然是殊途同歸,只是可能有些論證的辦法還沒到時間而已。”

這番話說得木言幾暗中點頭,人類雖然稱霸了地球,但說到底在自然面前,仍舊非常渺小,更別提宇宙了。而玄學就是將人所理解的層面,上升到宇宙甚至更高的層面,加以套用後發現有不謀而合之處。畢竟科學所證明的,永遠都是邏輯,而證明不了的,那才是因果。

木言幾對馬大犇說道:“你是想跟著我一起辦案子,然後從中找到你所謂的殊途同歸之處對嗎?”馬大犇點點頭說:“這當然是其中一方面,如果我知道了不告訴你,那就是不把你當朋友。而另一方面,木大哥你有著非常出色的觀察能力,這也是我最缺乏的,我希望能夠跟你學習到這方面的經驗,再不濟,起碼將來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我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呀。”

馬大犇說到這裏的時候,咧嘴笑了起來,仿佛剛剛那次哭泣,此刻也已經煙消雲散一般。於是木言幾答應了他,作為交換的條件,馬大犇在完成學業之前,不可以私下調查周強的事。同時木言幾也答應他,自己江湖路子多,只要機會恰當,就會慢慢替他收集這些信息,畢竟假如周強真的是當時的嫌疑人的話,那麽將他繩之以法,除了能幫馬大犇報仇之外,還能給社會除害,這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聊了這麽久,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馬大犇也沒去遊戲機室找李茫,而是自己坐車回了家。一路上他都反復在思考著木言幾的話,的確以他目前的能力,根本就是自尋死路。或許這些年因為自卑而迫使自己變得強大,但這樣的強大卻只是表面的現象罷了,在周強這夥人面前,自己逞強鬥狠都只會招來更嚴重的後果,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做好準備再動手呢?

他回想起歷史課上,老師講的秦朝歷史。王子政即為秦王後,國家實權卻被呂不韋操控著,他也是韜光養晦,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才奪回了政權。雖然用馬大犇自比秦始皇稍微有些不倫不類,但事情的本質卻是相同的。

“小不忍則亂大謀”馬大犇從那一刻開始,就反復這麽提醒自己。

下車後往廠裏走,途中馬大犇似乎聽見樓樓道邊的大樹下傳來一陣哭泣聲,好像是個女孩兒,好奇心驅使之下,馬大犇湊上前去看了下。只見樹邊的花台下,坐著一個瘦弱的女孩,從背影馬大犇就認了出來,那是褚洧洧。

而馬大犇的上前,也引起了褚洧洧的察覺,她轉頭一看是馬大犇,於是迅速將頭扭了過去,並且停止了哭泣,只是可能因為已經哭了有一陣子了,所以即便哭聲停止了,但身體還是忍不住微微抽著。

很顯然,褚洧洧並不願意被馬大犇發現自己在哭,但馬大犇卻偏偏看到了。而在這樣的場合下,兩個人雖然平日裏交集很少,卻並不是不認識。所以如果此刻馬大犇直接不聞不問就走開的話,會顯得他特別沒有人情味。於是馬大犇將書包往花台上一扔,讓問道:

“喂,你怎麽了?為什麽哭啊?”馬大犇的語氣故意裝成這樣,因為他也並不希望褚洧洧認為自己是刻意在關心她。褚洧洧仍舊背轉著身體,一邊抽抽,一邊搖頭,並沒有回答。馬大犇一下子跳到花台上蹲著,然後壓低聲音說道:“是不是做錯什麽事,讓你爸媽罵了才在這裏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