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滄海桑田

木言幾見馬大犇似乎為自己的事而難過,感到有點不好意思,於是故作輕松地說:“其實吧,也是我這個人固執。雖然我想要給自己的人生遺憾一個交代,但是想了想,交代之後又能怎麽樣呢?我始終是個玄門中人,這裏的人是信藏傳佛教的,我們壓根就不是一路子。就算找到了父母,將來他們老去,我該用怎樣的方式去給他們送終?”

木言幾兩手一攤,做出無奈狀,然後說道:“所以我只是要一個結果罷了,這次來,只不過是找到這個結果的必然過程而已。事後我還是會回到自己的生活裏,繼續這樣過日子。運氣好,修為福報夠,看在我這些年幫助了不少人的份上,等到我百年之後,說不定還能在南天門混個仙職,看看仙女兒。”

說完他自己也笑了起來,這次的笑卻是發自內心的,仿佛苦中作樂,被自己逗笑了一般,原本有點苦悶的氣氛,因為他這句自嘲的話,顯得輕松了不少。於是馬大犇也笑了,他試圖岔開話題,於是對木言幾說道:“喲,沒看出來呀,你還信這個啊?”木言幾眉毛一挑,接著說道:“為什麽不信,如果不信的話,我還怎麽在玄門立足?”

馬大犇哈哈笑著說:“如果是幾百年前,那時候的科技沒有發明飛機火箭,你說天上有南天門,或許還說得過去,畢竟誰也沒到過那麽高的地方,有時候例如海市蜃樓,也會讓地上的老百姓產生一種假想,以為天上真的住著神仙。可是人類的科技已經進步到今天的地步了,你居然還相信天上有南天門?”

木言幾笑著說:“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怎麽可能會這麽直接的看到?這片凈土是在心裏的,沒有到達那樣境界的人,即便那是死後也去不了的。有些人活著的時候,因為機緣恰好,仙緣也夠,也是能夠看到神仙的。只是可惜了,我心性不穩,恐怕是沒機會了。”

馬大犇走到木言幾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說道:“哥,你是心裏有信仰的人,所以你說神仙在你心裏,這我是表示理解的。但是你跟我說活人都能看見神仙,這就有點過分啦,你之前說活人見鬼我都不信,今天你居然跟我說神仙?”

兩個人認識這麽多年,這樣的掐架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起初的時候誰也不服誰,到後來大家漸漸開始願意把兩種不同的觀念拿出來討論,語氣也從最初的互相小心謹慎,生怕得罪對方,變成了現在這種張口就來,如果換了今天木言幾是武先生或是莫郎中,馬大犇也不會這麽口無遮攔,盡管他認為自己說的並沒有錯。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引發的,但木言幾好像還挺認真的。於是他說道:“那怎麽不會,這個在歷史上很多次都是有記載的,你難道沒聽過這樣的故事嗎?一個年輕人走到了某個山洞裏迷了路,然後走到裏面看到兩個老人在下棋,於是他去看了一盤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然後等到他出了洞口,發現已經過去了幾十年,自己的孩子都變成老爺爺了。”

木言幾說的沒錯,這樣的故事的確出現在很多歷史記載當中。這是一個典型的“滄海桑田”的故事,故事裏大多都是一些尋常人,例如砍柴的或是采藥的,機緣巧合誤入山中,看到一個神秘的老者,這時候老者通常是在下棋或是作畫或是飲酒,於是等到這個人再走出來的時候,發現丟在洞口的柴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人世間已經過了許多年。不過那終究是故事,沒有任何依據。而古時候的人大多比現在的人要淳樸老實,所以也不排除是有人故意虛構了一個“遇到神仙”的故事,來忽悠其他老百姓的可能性。

只是無論是哪種,現在看來都無法證實,於是馬大犇說道:“故事是故事,現實是現實,為什麽你聽到的這些故事都存在於古籍當中?自從進入近代社會之後,你沒有再聽說過了吧?這說明什麽呢?古時候的人理解方式不如我們現如今這樣,對於一些未解的現象,他們無法用科學去論證它,於是就假托了一個故事,好讓其他人能夠更理解罷了。”木言幾想著,好像是沒聽到過近代有過這樣的故事,但是他還是堅持說道:“大犇,你不懂就不要亂否認,我們國家古時候就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這些故事的發生地大多都是在這樣的地方,在玄門看來,這些地方就是可以直通仙界的。”

木言幾說得言之鑿鑿,眼神裏流露出向往。馬大犇雖然對這些傳說根本不信,但是也不能否認它們的確多次出現在歷史當中,其共同點就是這些人進出山洞後經過了幾十年甚至百年,時間是往後推移的,並不能回到幾十年或者百年之前。如果以馬大犇對待科學的態度來看到這些傳說故事的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當那些人走進山洞的時候,時間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之下變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