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驚現國寶

舞台上下一片驚訝,這麽大的飲酒容器,這一杯下肚估計就一醉不醒了,這哪裏是給人喝的啊,要說飲馬飲驢還差不多。

李凡道:“大家不要笑啊,這個‘花觚’是脫胎於‘觚’的,是明清時期仿商觚而造的。而且,青銅器商觚要比這個小一些,大概能盛酒2升左右。

大家不要驚訝,商周時期的釀造酒度數很低,按觚喝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觚的造型非常優美別致,所以,後世多有仿制,而到了明清時期則流行了起來,明清時期仿造青銅器而成的花觚,它的作用主要是陳設插花而已。”

藏友問道:“那我這件寶貝如何呢?”

李凡道:“您這件不錯,這東西大約是乾隆時期銅仿制的,在當時是非常昂貴的!”

藏友眼睛一亮,“昂貴到多少?”

李凡:“這個價值不好判斷,我只能告訴您這是好東西。而且,大家可能覺得瓷器仿制的要比銅仿制的貴得多,畢竟有句話叫‘破銅爛鐵’嘛。但是,我告訴大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銅仿制的花觚要比瓷器仿制的貴很多倍!”

大野問道:“為什麽呢?”

李凡:“因為那個時代我們使用的錢還是銅錢,銅是非常貴的,做一件如此沉甸甸的器物,最少最少也要用對應的銅錢才能做出這樣的觚。”

王翰問向吳迪,道:“吳院長,您覺得呢?”

“李凡說得對!”

“好,謝謝這位朋友,有請下一位藏友!”

下一位藏友大概50多歲,他抱著一個高約60公分的壺走到了台上。

王翰道:“請介紹一下您的寶貝。”

“大家好,這個藏品是我爺爺傳下來的,我是第三代傳人。大家看這個壺嘴設計獨特,在喙的這個尖部分有兩個出水口,如果倒水比較輕緩,液體就會形成一股流出,如果用力稍猛,則兩股流出……鳳鳥身下是朵朵盛開的蓮花……”

吳迪笑道:“您認為是什麽時候的瓷器呢?”

藏友:“我認為應該是元代的,應該是元青花鳳首扁壺。”

其他主持人圍著這壺紛紛道:

“哇,做工真好啊!”

“這麽大個兒,可是值老錢了!”

……

吳迪再次給李凡遞話,“李凡說說。”

李凡:“那我介紹一下元青花鳳首扁壺。元青花扁壺,目前而知,全世界只有一個,在首都博物館收藏。人家博物館那壺又扁又小,相比較之下,您的這個也忒大了,足足是人家的20多倍。

元代還出土過‘銀鏨花鳳首壺’,也是又扁又小,大小和青花鳳首扁壺一樣,它們的形態和咱們軍人用的水壺差不多。

也就是說,這種元代的壺都是隨身帶的。您的這器物這麽大個,裝滿水後估計不能隨身攜帶了,得兩個人抱著!

至於細節咱就不用說了,很粗糙,雖然和首都博物館裏收藏的元青花鳳首壺在造型上幾乎一模一樣吧。

現在告訴您一個不幸的消息,首都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鳳首壺出土於1999年,在1999年之前,全世界都不知道有這種東西的存在,也就是說,在1999年前,連仿制的機會都沒有。您這件是21世紀的仿品。”

藏友一瞬間臉都紫了,目光開始飄忽不定。

吳迪道:“嗯,是這樣。可您又說您傳了三代,我想了想啊,也能解釋,爺爺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一天內傳完,也是傳了三代!”

在觀眾哈哈大笑聲中,藏友灰頭土臉地下去了。

……

鑒寶過程依次進行,而吳迪已經對李凡徹底地刮目相看了,牛啊,內行啊,他雖然有些無法置信,但又一想,鑒寶靠的就是學識、見識、眼力和經驗,李凡這國學天才大多都具備,唯一可能經驗較少?也許是!

就當吳迪驚嘆古玩行業中又一“慧眼”出現的時候,他對李凡的肯定卻突然間崩塌了。

就在鑒寶這個環節要結束的時候,有個20多歲的女子手裏拿著一個水晶杯走上了舞台,而李凡目光一瞥,心臟陡然加快,額角上瞬間驚出了一層細汗。

水晶杯放在桌子上,大家細一打量,只見這杯子通體平素、簡潔、透明,沒有任何紋飾,略帶琥珀色,表面經過拋光處理,中部和底部有絮狀自然結晶體,和平常用的玻璃杯幾乎沒任何分別。

“大家好,我叫張凱麗,這個水晶杯是我爺爺傳下來的,1969年,我們家漂洋過海去了美國,爺爺在美國偶然獲得了這件寶貝,最近兩年我們舉家回國,便將它帶回了國內。”

吳迪:“哦,你覺得這杯子是什麽時代的呢?”

張凱麗道:“應該是清朝的吧?”

吳迪再問:“其他人覺得呢?”

主持人們:

“我覺得是現代的!”

“對啊,這就和我家裏的水杯一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