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道入廛

在《楞伽經》中,佛陀說:“悲生於智。”在過去的五千年裏,中國尋求智慧的個體們——不管他們把它稱之為“法”還是“道”——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尋找著它,有時候,他們在山裏發現了它。但是遲早,智慧會生起慈悲。遲早,道會來到世間。

把道帶入世間的佛教徒被稱做菩薩,道教徒被稱做神仙。他們自己也承認,很少有道教徒能修煉到那一步。但是有些人確實成仙了,盡管他們總是很難找到——只有那些確實不與其他人住在一起的人,才能成仙。如果他們不是一起離開這個世界而飛到仙島上去,那麽他們通常都住在大山裏、沙漠裏和沼澤間。但是他們也喜歡去有人煙的地方的佛寺、市場和酒店:他們來人世間尋找可以授之以道的人。

在長安,或者說西安,在過去的一千年裏,神仙們的聚會地點一直是八仙宮。它建於公元11世紀,是在一座早期的道觀的舊址上建的。8世紀的時候,在一家酒店裏,呂洞賓遇見了神仙漢鐘離。八仙宮就在這座酒店附近。

呂洞賓和漢鐘離是一個隱士群體的創始成員。13世紀的時候,這個群體以“八仙”而聞名。幾百年前,詩人李白和杜甫在“飲中八仙”之列。提到這種八位聖人的組合,要追溯到很早以前。但是這些早期的群體,沒有一個能像呂洞賓和漢鐘離所在的八仙群體這樣,激起人們的熱情,更不要說尊敬了。當然,道教所承認的神仙有成百上千位,正像佛教所承認的菩薩有成百上千位一樣。為什麽這八個人得到特殊的青睞,原因不得而知。當初是誰選擇了他們,也不知道。除了修道以外,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終南山修道。

盡管這個群體的成員不時地有所變化,但是“八”的選擇卻不會變。很顯然,這是要給《易經》中的八卦賦予人的形式。據說這樣一來,八仙就代表著不同的陰陽關系的組合,諸如第一和最後、年老和年輕、男性和女性、美麗和醜陋等。

八仙中的第一位是漢鐘離。他常常被畫成手持一把扇子,坦腹迎風。顧名思義,他出生於公元1世紀的漢朝。他是一位將軍,被派去跟羌人(1)打仗——其時羌人已經入侵到都城西面的渭河平原上。他被打敗了,恥辱地逃進了附近的終南山裏。在那裏,他遇見了幾位道長,他們把長生不死的秘訣傳授給了他。八百年後,他又把這些秘訣傳授給了呂洞賓,其中包括八段錦——為了促進氣的循環,直到今天,人們還在練習它。

八仙中的最後一位是曹國舅。他常常手持一對陰陽板,上有皇家標志。他是宋代曹太後的弟弟,據說宋仁宗給了曹國舅這對陰陽板,以確保他得到廣泛的布施和尊敬。有一天,漢鐘離和呂洞賓發現曹國舅在終南山裏坐禪。他們問他在修什麽,曹國舅說他在修道。他們問他道在哪裏,曹國舅指指天。他們問他天在哪裏,曹國舅指指心。兩位神仙大笑起來,恭喜曹國舅對道的理解,並邀請他加入到他們當中。

呂洞賓和漢鐘離(拓自樓觀台一石碑)

八仙中最老的成員是張果老,他手持一只叫“魚鼓”的竹筒,常常倒騎一頭白驢,這頭驢能夠日行千裏,它也能夠被像一張紙一樣地卷起來,以後往它身上噴水,它就能活過來。盡管兩部唐史中關於張果老的傳記,都說他出生於8世紀,但是也有人說,張果老曾是混沌初開時的一只白蝙蝠,這樣一來,他就成為八仙中資格最老的成員。

八仙中最年輕的成員是韓湘子。他是9世紀時的學者兼詩人韓愈的侄子。一般情況下,他總是以手執一管簫的形象出現在畫中。他因為無心從政而遭到叔叔的批評。韓湘子寫了一首詩作為答復,描述了他在終南山隱居生活的快樂——他靠露珠、彩雲和研碎的珍珠粉過活。但是直到後來他顯示神通,使牡丹在冬季裏開花,才最終使他叔叔確信,他決意要修道,而不是當官。

呂洞賓是八仙裏最受人歡迎的一位,已經成為幾門藝術和手工藝行業的祖師爺——其中包括文學。為了顯示陽剛之氣,他常常背懸一口寶劍,手執一把拂塵。這把寶劍能使他隱身,幫助他斬斷煩惱。拂塵代表權威和師父的身份。

8世紀的時候,在長安的一家酒店裏,呂洞賓遇見了漢鐘離。他睡著了,目睹自己過完了世間的一生,經歷了成功和失敗、歡樂和悲傷。(13世紀的時候,他的夢被寫成了不朽的戲劇,劇名為《黃粱夢》。)(2)當他醒過來的時候,他向漢鐘離請教怎樣才能超越生命的短暫。漢鐘離教他修道,於是呂洞賓就去隱居了。先是在終南山裏,後來在中條山,最後他也成仙了。除了向這個傑出的團體的其他成員傳道以外,呂洞賓還留下了幾部專著,其中一部已經被譯成英文,英文譯名為《金花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