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火中蓮 第一三一章 帷幕徐徐拉開(中)

“先皇的幾個兒子個個都非易於之輩,皆有一批追隨者。比較起來,咱們陛下當時反倒有些不顯山露水,是以沒有摻和進奪嫡,而是在京裏笑看風雲。”

秦雷輕笑道:“想必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了。”

沈老爺子頷首道:“說得好,這八個字形象啊!幾位殿下協商不成,便各自領軍廝殺起來。那些門閥有的參與進去,有的冷眼旁觀。一時間大秦境內烽煙四起,一片狼藉。”

秦雷有些郁悶道:“然後東齊南楚便聯手伐秦,是嗎?”

老爺子點頭道:“現在看來,當初陛下離奇駕崩的背後,就有南楚密諜的影子,趙無咎和諸烈乃是虎狼之輩,一直就在等待我大秦內亂的那一天,豈能錯過。兩國傾盡全力,試圖畢其功於一役。”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事情,秦雷還是有些後怕道:“當時我大秦面臨的可謂是滅頂之災啊!”

老爺子喝口茶水,有些激動道:“對幾位殿下的行為,世家們終於憤怒了。一直隱忍不發的李家和皇甫家此時登高一呼,自然應者雲集。大秦門閥積攢二百年的力量在那一刻爆發,瞬間湮沒了幾位兀自爭鬥不休的殿下,結束了這場紛爭。”

秦雷知道他也是沈閥之主,如此描述正反兩方也算合情合理。

沈老太爺繼續感慨道:“幾位殿下兵敗被俘後,皇甫家和李家都有問鼎之心。當時處於最衰弱狀態的皇家眼看要遭受滅頂之災。此時文莊皇太後、當時地莊賢妃站了出來,她老人家敏銳的察覺到皇甫與李家不可能短時間決出勝負,在外敵壓境下只能勉強並存。於是她找到當時兩方爭相拉攏的文官領袖文彥博,對他說了一句:‘二婦之間難為姑’。就讓這位所謂的大秦第一智者佩服的五體投地,從而沒有投向任何一方,而是提出擁立當時勢單力孤的信郡王殿下繼位。”

“此時兩國聯軍兵臨城下,兩家誰也不肯相讓。也只能如此權宜。然後便開始攜手退敵,那種在自己地盤上打的仗。損失極大。等到解了中都之圍、又逼退兩國聯軍。我大秦世家也幾乎精銳盡失。而在此次抵禦外辱中,文莊太後先是杖殺了欲棄城出逃地一百名士族貴戚,穩定了軍心民心。然後在守城的幾個月裏,親自帶領著幾萬婦女救治傷患、送水送飯,為原本民心盡喪地大秦皇室挽回了不少人氣。”

秦雷這才有些明白,為什麽老二他們如此畏懼看上去和藹可親的文莊皇太後。隨著沈老爺子緩緩講講,那段危機四伏的崢嶸歲月。在秦雷心中越來越清晰起來……

在這次決定國運的戰役中,因為文莊太後表現出來的睿智果敢、寬容仁慈,甚至是狠辣堅決,一些擔憂戰後國家陷入分裂、從而影響既得利益的門閥,紛紛加入皇家的營陣,而當時,皇甫東進、李渾南下,中都城內沒有人能鎮得住場面。等到三國罷兵。兩人回轉中都時,在文莊太後這面大旗下,已經聚集了足以抗衡兩方地力量。

而且經過此次亡國之危,大秦上下對內戰深惡痛絕,此時誰若是挑起紛爭,必然淪為千夫所指。永世不得翻身。皇甫家與李家也只得暫時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之後乃是李家與皇甫家對峙的十年。這十年裏最大的受益者,卻是因擁立之功,位居左相的文彥博,他用文莊太後那套‘二婦之間難為姑’的理論,統合了首鼠兩端的文官系統,真正成為說一不二的百官座師。

而即位之後的昭武帝一直表現平庸、甚至可以說是昏庸。沒有淪為傀儡,全靠文莊皇太後在戰爭中攢下地威望,以及那些不希望兩家上位的門閥的鼎力支持。

當時有個說法,文莊太後駕鶴西遊之日。便是大秦改朝換代之時。是以爭鬥中的兩方都沒有把正統皇室看在眼裏。認為在雙方決出雌雄後,自然能仿效曹魏代西漢之事。問鼎成功。

在這十年間,恢復國力,復仇齊楚乃是主題,就連‘大秦第一聰明人’文丞相也認為勢均力敵的兩方不會輕易動手,這種均勢應該會長期持續下去。

但是在六年前,李家的‘血殺’在一次沒抱多大希望地刺殺中,意外擊殺了皇甫閥主皇甫旦。隨即,有些準備不足的李家向更是猝不及防的皇甫家發動了猛烈但明顯缺乏後勁的攻勢。

雙方的爭奪焦點乃是軍隊控制權。

大秦分禦禁邊衛四大軍種。其中衛軍皆為州府護軍以及預備役,除了抵禦外辱時,戰鬥力了了。邊軍戰鬥力雖然強悍,但要鎮守東南兩條漫長的國境線,在趙無咎和諸烈的窺伺下,誰也不敢調動邊軍的一兵一卒。而且嚴格說來,禦林軍也是禁軍八大軍之一,只不過其負有拱衛帝都重任,才被單獨列了出來。是以在大秦國內,真正有決定意義的,乃是禁軍序列的八支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