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火中蓮 第一四六章 被拋棄的督撫

雖然秦雷一番巧妙的說辭,化解了酒席上的尷尬氣氛。但外面此起彼伏的怒罵聲、喊叫聲,甚至是喊殺聲,卻實實在在壞了諸位大人的興致。

再喝過幾巡,見江北衛將軍顧沛回來坐下,秦雷知道事態基本控制住,便借口旅途勞乏,告罪起身。兩位督撫也跟著離席而去。

下得樓來,外面的警戒明顯加強,黑衣衛、總督府的親兵、巡撫衙門的官差把通道圍了個水泄不通。三人在重重保護下上了大轎。一眾護衛便簇擁著轎子離了望江樓。

轎子裏氣氛有些沉重,兩位大員一臉慚愧地望向秦雷,秦雷大度的揮揮手道:“兩位大人是幾百萬人的父母官,這麽多孩子難免有個調皮搗蛋的,不打緊、不打緊。”

兩人對視一眼,卓文正開口道:“王爺對制台大人和下官可謂是仁至義盡。若是還要隱瞞,就顯得我們江北官員不當人子了。”

秦雷微笑道:“沒有那麽嚴重,風雨來了咱們更要同舟共濟,協力渡過難關不是。”

兩人聽出秦雷話外之音,知道自己今日一番苦工沒有白下,心情不由放松下來,對這位年輕英俊的隆郡王好感頓增。

兩位大人向秦雷拱手道:“若是過得這一關,我等唯殿下的馬首是瞻。”

秦雷心中苦笑,這一關可不好過。至少滿朝文武都把南方兩省的督撫們看做未來爭鬥地犧牲品了。要不去歲李渾那小舅子車尉國也不會放著好好的江北總督、封疆大吏不做,死乞白賴的非要回去當那沒什麽搞頭的兵部尚書。同樣的。丞相府那邊也把原本的江北巡撫文彥韜調回去,平調了山北省的巡撫卓文正過來頂缸。

甚至連江北衛所的將軍也由李閥的門人馬光田換成了今天地顧沛。可以說。整個江北官場、被拋棄了。

秦雷有些對昭武帝讓自己來的目地有些了然,文李兩家吃相太難看。在南方兩省定然會引起反感,只要自己能把他們保下來,兩省的官員自會換個隊伍站站。

可話又說回來,若不是看到兩省局勢糜爛到無以復加,李老混蛋和文老匹夫也不會放棄這重要的糧米之地。把秦雷扔過來鬧個天翻地覆。

想到這裏,秦雷有些同情對面的兩位。誠懇道:“二位大人,若是信得過孤,就把事情原原本本說與我聽,有能幫上忙的,秦雷絕不推辭。”

這三個自稱用得妙,第一個用‘孤’,是以自己尊貴的身份保證。第二個用‘我’,是表示誠懇。而第三個直接自乎其名,更是有以自身為擔當地意思。

兩位大人久經宦海,對秦雷這番表態滿意至極。卓文正點頭道:“那就不矯情了,是這樣一回事……”

事情還要從秦國的窮兵黷武說起,先帝襄文皇帝年輕時便立志統一天下,當時秦國的國力也確實具備了這樣的條件。當時的太尉皇甫旦認為,憑著大秦八十萬的軍隊。無法同時應付兩線作戰,襄文皇帝也深以為然。在襄文皇帝即位前,秦國是沒有衛軍這一體系的,各州府的防禦主要靠當地地府兵以及鄉紳們組成的團練共同完成的。

為了快速擴充軍力,襄文皇帝把這些府兵和團練們收編為衛軍,派禁軍加以訓練。希望他們在未來的征伐中,代替四十萬邊軍承擔起守禦國土的重則。當時為了收買人心,加強動力,襄文皇帝把這些衛軍的編制給地很大,統兵的軍官也統統封為將軍。

要知道在襄文帝登基以前,全國只有鎮南、征東、禁軍、禦林四個將軍。而衛軍一成立,全國呼呼啦啦冒出了幾十個將軍。再加上中央和邊軍的都尉們普升一級,竟然足足湊齊了百員大將。

武官升了,文官當然也要照顧。文官也基本上齊齊升了一級。有個民諺說的是當時的情形:“尚書不如狗,將軍滿地走。”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是空穴來風。一時間朝廷的官僚機構膨脹了兩倍有余。軍隊編制也由八十萬驟增到了二百萬。

當時確實把文武百官的心氣勁吊得很高,若是順勢開戰。說不定會有個不錯的結果。但襄文皇帝遇刺了,後來先是諸子爭位,然後是救亡圖存,在演變到雙雄對立,直至今日的三足鼎立。

現在的問題在於,各地衛所和邊軍,其實早在十七年前抗擊齊楚聯軍時,便已經被打小了規模。但戰後朝中地掌權者們在接近二十年地時間,只是忙著爭權奪利,拼命拉攏各方勢力,沒有人敢提出縮編軍隊這一不討好的提議,還是按照原來地數額撥付軍餉,當然空額便到了將軍們的錢袋裏。同樣道理,也沒有人敢提出精簡官僚機構。而且龐大的文官系統,看到一個個將軍們吃的肥腸滿腦,自然心中心中不滿,這就給了文彥博勾連百官,集體貪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