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帝王將相 第二五九章 小太尉獨率兩兵 傻秦霸下山勞軍

“耳根子終於清靜了,乾剛獨斷的感覺真好哇!”破虜將軍李恪儉心中嘆道。即便是在騎馬行軍的路上,他也忍不住暗暗欣喜道:“常雲渠幾個潑材,仗著在東邊打過幾場破仗,整日裏對老子指手畫腳、陽奉陰違,當老子不知道‘小太尉’這個諢號是誰起的?還不是你們這些小王八羔子?”

想到這,李恪儉輕啐一口,心中幸災樂禍道:“這下好了,滾蛋了吧?終於不用見著本帥就心煩了吧?說起來打發你們回家種地還能頤養天年,本帥還真是仁慈得很呢。”

他最近過得很愜意,不僅僅因為老樹開新花,第十一房小妾又給自個生了一大胖小子。更重要的是在南方失利後,他不僅沒有受到追究,還因著那事,剔除了軍中的一溜兒刺頭,剩下的那些小種們沒了主心骨,自然不敢再聒噪。現今破虜軍上下兩萬五千人,終於沒有敢跟‘小太尉’大人放對的了。

這次他又被太尉大人委以重任,率領破虜鷹揚聯軍,打擊五皇子,奪取京山大營的控制權,實在是一個報仇雪恥、揚名立萬的好機會。讓‘小太尉’十分得意,再加上邊上親信諛辭如潮,讓他直以為自己已是太尉府上的第一大將了。

其實李渾對這個堂弟很了解,知道他除了長相外,其余地方都稀松平常的很。但此次行動要在鷹揚軍的地面上進行,老李頭哪敢讓不大靠譜地鷹揚軍獨自承擔。因而又讓嫡系的破虜軍插上一杠子。

這下問題就來了,以往遇到需要調動兩支禁軍時,他都會派出李一姜居中指揮協調。但其遇刺後,放眼闔府,再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了:老二和李清都在天策軍中,老三在東邊回不來,老四年紀太小。難以服眾,只好把擔子交在這個也有些不大靠譜的堂弟手中。

好在府上新來的陰先生神機妙算、智計多端。自從得知各省都有來歷不明的隊伍往中都方向行來時,他便約摸到了那些人的目地地,甚至連那些人的身份也猜地差不多。陰先生又很快將整個行動籌劃仔細,只要照著執行,無需費多大功夫,必可以讓五皇子陷入兩難境地,最終不得不放棄一頭。

而對根基淺薄的五皇子來說。無論放棄京山大營還是放棄各省的援兵,都是不可承受的打擊,甚至從此一蹶不振也未可知。可以說這次乃是倚強淩弱,有勝無敗之局。

雖然依著李渾的脾氣,直接把秦雷撕個粉碎才最中意,但京畿非比南方,那麽多人看著,下手卻要講些分寸。否則擅殺皇子的汙名足以令他名聲盡喪。也讓昭武帝平白賺上大大的同情分。因此李渾最終還是同意了陰先生地計劃,也就有了‘小太尉’獨掌兩軍的風光。

一路行進,一路意淫。小太尉帶著兩萬聯軍終於到了京山腳下,此時已是戌時中刻,月明星稀了。

李恪儉也知道自己本事平平,便一板一眼按著陰先生的籌劃執行。以拿下大營為第一要務。先將山前大道圍了個水泄不通,再留出山後小道,任對方離去。

按部就班的完成部署,李恪儉掏出懷中錦囊,借著火光一看,只見就剩下最後一句‘克復京山後,留五千兵卒固守,余者各自返營。’還沒執行。不由傻了眼,心道:“卻沒說該怎麽個打法呀!這個老陰,做事怎能如此粗心大意。”他也不想想。陰先生坐鎮京都。怎能知道京山大營的具體情況,又怎會連攻擊步驟都越俎代庖呢?那還要他這個將軍作甚。

暗自埋怨一陣。李恪儉讓親兵去找常逸過來問詢,話一出口才想到那家夥已經回家種地去了,嘆口氣道:“去把鷹揚軍的頭兒叫過來。”親兵領命而去。

鷹揚軍領隊的是個校尉,他們將軍大人受不了被平級率領的鳥氣,直接稱病沒來,便把這個破差事丟給了他。聽到‘小太尉’喚他,心中罵聲晦氣,策馬到了李恪儉身前,拱手道:“參見將軍,不知喚末將過來所為何事?”

李恪儉撚須緩緩道:“羅大人,聽說你是昭武六年地武狀元出身?”羅校尉不知他要作甚,但是還老實答道:“不錯。”

“好好好,老夫出個題,羅狀元可願意回答一下啊!”這話充滿考量的意味,再加上他倆官職、年齡的差別,便仿佛老官長考問新晉下屬一般。“你說咱們下一步該怎麽辦啊?”

但羅校尉知道,這老小子必是沒了常逸慌了神,心中鄙夷一聲,面上一本正經道:“回將軍話,據斥候來報,五殿下帶著主力已經離了京山營,現在營裏只剩些老弱病殘,拿下京山營當在反手之間。”

李恪儉心裏頓時踏實很多,面上仍淡淡道:“呵呵……本將再來問你,是連夜攻擊合適,還是明日天亮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