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醉臥沙場 第四六七章 道義

但昭武帝豈會輕易罷休?他不過是暫時蟄伏,等待機會罷了。

一個月後,機會來了。從南邊傳來消息,是秦雷將奄奄一息的景泰帝救活,並借此成為楚國皇帝的私人大夫,達官貴人的座上嘉賓,還和某位公主不清不楚,頗有些樂不思蜀的意思。

昭武帝的爪牙頓時來了精神,對秦雷展開了聲勢浩大地批判,也第一次將矛頭直接對準了他。

禦史言官們列出了秦雷在楚國的三大罪狀:

其一曰‘救敵’,明明楚國皇帝看眼就要去找他爹了,你卻把他救回來,這不是‘救敵’是什麽?

其二曰‘通敵’,你可是秦國的殿下啊!怎麽能跟楚國的幹部勾勾搭搭呢?通敵!一定是通敵!

其三曰‘投敵’,我們理解你,年紀輕輕的肯定需求旺盛,你可以去那種地方嘛……聽說神京的姐兒比中都的可強多了。但你不該去找楚國公主啊!雖然說尚公主可以為國爭光,但娶不會來就是倒插門,不是投敵是什麽?

這三大罪狀其實都不算什麽,因為都可以解釋為是為了救回太子不得已而為之的。卻是將秦雷從神壇上拉下來的不二法寶……看看吧!你們的偶像不是那麽完美,他也會趨炎附勢、私生活還不檢點!

雖然不能將秦雷打倒,卻可以將其看似堅固無比的裝甲鑿開一道縫隙。更重要地,是為後續的參劾鋪平道路。制造氣氛。

而且在這兩個月中,昭武帝進一步清洗了同情秦雷的官員,將一幫忠實鷹犬引進了朝堂。

果然緊接著,各種彈劾他的奏章便到了,從小時候偷看鄰居大媽洗澡,到私鑄兵器企圖竊國,五花八門的罪名應有盡有。若是都坐實了,足以將其千刀萬剮一萬遍了……當然。昭武帝是不會同意誅九族的。

這次幫秦雷說話的人少了,明顯少了。一來許多強硬派已經回家種地去了,二來官員們也不能為了一個歸期杳杳地殿下,而幾次三番的得罪陛下吧!所以他們又一次沉默了,但其意義卻與上次完全相反。

就連在上次起到關鍵作用地田大學士也沒有說話。他居然著幫秦雷頂了兩個月,已經夠意思了!就算蔣老太爺,也說不出自己的不是來。

昭武帝得意的窮追猛打。示意他的打手們再次參劾。除了伯賞別離、麴延武以及秦守拙幾個所謂‘骨幹份子’之外,這次還加上了胥耽城、卓文正兩個‘爪牙之士’。

一時間陰風怒號、濁浪滔天,大有將隆威郡王這龐然大物傾覆的趨勢。

這便是整個事件的第三階段,昭武帝終於占據了絕對優勢。

就在他以為自己勝券在握、大局已定時,有一群憤怒的人爆發了。

這些人品級極低,最高地不過從六品;年齡也不大,最年長的不過四十出頭;而資歷更是淺薄之極,齊刷刷的都是本年進士出身。

好吧!正如大家所料,就是昭武十八年的進士們。這些人都算是秦雷的學生,朝廷給秦雷腦袋上扣屎盆子,就等於也往他們腦袋上扣。而且秦雷給他們的印象極好,無論是賑災事件、請願事件、還是後來的春闈大典,他始終都站在柔弱學子們的身邊。幫他們抵禦著來自奸相地攻擊。

等中了進士當了官,這些新科進士了解了朝廷的舊習,才知道是因為有了五殿下無聲的庇護,他們這些有才學、沒出身的小舉子才能高中皇榜、進士及第,才有了今天。

這種感激之情到了頂點,便是無原則的崇拜,以及無所畏懼的捍衛。

所以他們決定為五殿下申冤。但大夥都是人微言輕怎麽辦?不要緊,總比年初當舉子時地分量要重些吧……當初光著腳都不怕穿鞋的了,現在穿上鞋了,就更不怕了。

這些家夥已經上班半年之久。竟然還沒有被前輩同化。可見秦國官方的新人入職教育是多麽的失敗。

便有幾個領袖人物開始串聯,做這事兒他們都是輕車熟路。沒幾天便聯名寫就一封奏折,上書皇帝陛下,要求停止對隆威郡王殿下的誣蔑攻擊,並立刻恢復名譽……好歹現在也是國家幹部了,當然要先按規矩來,規矩辦不來的,再用不規矩的法子也不遲。

但那封有二百五十人簽名的奏章石沉大海了,朝廷的大人們該幹嘛幹嘛!彈劾罵人一樣沒耽誤。事實證明,就像很少有人拿豆包當幹糧一樣,也幾乎沒人把這些菜鳥當回事兒。

但至少他們自己把自己當回事兒……要知道這些進士是相當富有抗爭精神的,見來規矩地果然辦不了,立刻不規矩起來。還是老法子,承天門前跪坐請願,倒也算是輕車熟路了。

不過昭武帝始終沒有放松對這些家夥地監視……畢竟都是有案底的,讓皇帝陛下很難放心啊!所以在他們出發地前一天,昭武帝便得到了消息,頓時大驚失色。他對於士子們春天那次示威仍記憶猶新……竟然連老奸巨猾的文彥博也抵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