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架海金梁 第五五零章 五一特別章之勞動最光榮

齊國的黎陽、濮陽、內黃三府,在大河與濟北河之間,雖然不時要忍受黃泛的痛苦,但造物是公平的,在洪水退後,便會淤出肥沃的土壤,莊稼收成比其他的州府要好的多。

特別是今年風調雨順,河伯也對貢品很滿意,沒有再降罪泛濫,沒有淹沒一片土地,讓質樸的人們誠信感謝老天爺的恩賜……雖然去年大河泛濫,讓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但沒有人記他老人家的仇。

仿佛畫龍點睛一般,前些日子的一場好雨,讓稻粒變得更加渾圓飽滿,快要把稻杆壓折似的。秋風帶來微涼的氣息,搖曳著金黃的稻穗,極目望去,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告訴人們豐收的時候到了!

有道是‘一場秋雨一場寒’,秋裏的氣溫降得很快,也許昨兒還穿單衣,明兒就得套夾襖了。若不趁著天暖和盡快收割打場歸倉,把稻粒凍癟了的話,一年的功夫就白費了。

田間地頭上,到處是揮汗如雨的農夫,幫忙幹活的小子還有送水送飯的農婦,甚至連六七十歲的老公公也跟著搭把手。大家忙忙碌碌、不辭勞苦,面上的笑容卻無比滿足。

雖然不管豐收歉收,三七的租子、十一的稅是固定的,但是多打些糧食就能多留下些不是?

看這樣子,今年多收個三五石是沒有問題的。黃河米品質優良、香糯可口,山南海北的商家趨之若鶩。行情一向堅挺,根本不怕賣不出個好價錢。

田裏勞作地農夫和農婦心裏盤算著,拋去口糧和去年的債要還以外,還能剩下個六七百斤的樣子,應該可以給老二說房媳婦了,這小子都十八了,再不娶媳婦會讓人笑話的。

想到這。夫婦兩人不約而同的對視一眼,目光中滿是喜悅。

男人呵呵笑著站起身。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女人趕緊把大白碗盛上水,端過去道:“他爹,喝點水歇歇吧!”

“不忙,再割一壟!”男人接過大白碗,仰頭咕嘟咕嘟灌下去,涼開水從腮邊順著脖頸流到結實的胸膛上。在太陽下閃閃發亮。

將碗裏地水一飲而盡,男人一邊用手背擦嘴,一邊將碗遞還給女人,目光不經意地望向遠方,整個人卻一下子呆住了。

農婦想要收回碗,卻發現男人根本不撒手,不由垂首道:“他爹,別鬧了。這兒人太多。”說著鼓足勇氣擡頭蚊鳴道:“等到日落西山頭,讓你親個夠……”卻見自己男人面上汗珠滾滾,喉頭劇烈地抖動,雙眼直勾勾地望向遠方,顯然不是動了情,而是驚到了。

“咋了他爹?”順著男人的目光。農婦遠遠望去,只見著天邊出現了滾滾煙塵……

“那是啥,他爹?”女人詫異道:“沙塵暴嗎?”

“騎兵,大隊的騎兵!”男人還沒說話,曾經在邊境服役的老公公先開了口:“是沖著咱們這邊來的!”

齊國有明文:軍隊不得田間縱馬踏青苗,違令者斬!

……

大河兩岸,稻谷飄香,豐收不止是河北的事,河南也一樣遍地金黃。

秋日高掛,萬裏無雲。只有一望無際地麥田。

麥田中同樣有數不清的勞力在收割。但氣氛卻無比壓抑。彎腰勞作的漢子穿著破破爛爛、還面有菜色,許多人甚至鼻青臉腫、傷痕累累。有一小撮甚至還帶著腳鐐。

在田間地頭。是一隊隊巡邏的士兵,他們十人一隊,分成數個小隊,拿著箍鐵的大棒、牽著大狼狗,在一片片麥田中巡梭巡邏著,一旦發現有偷懶的,立刻便會大棒伺候,或者放狗咬人,根本不在乎那些勞工……或者說是奴隸的死活。

還有些個固定警戒的哨兵,每隔百丈便有一個哨位,帶著大狼狗,將這片方圓三千畝地農田,圍了個插翅難飛。

雖然戒備森嚴,但氣氛並不緊張,兵士們大聲說笑著,開些有關於配合的玩笑,甚至還有人一邊巡邏一邊喝酒,吊兒郎當的樣子極是愜意。

只有遇到一個面容愁苦的老軍,兵士們才稍稍收斂些,因為那是監守此地的最高長官,大齊大名府駐防軍第二鎮第三標第九協第五營第二隊長官,劉把總是也。

劉把總四十多歲,參軍前名喚劉山藥,曾經參加過二十年前那場對秦作戰,雖然只是去秦國兜了一圈,沒立什麽功勛,但畢竟有了資歷。憑著這點資歷,便在戰後被提拔為代把總,管著大名府夏津縣烏山村的三千畝軍屯田地,以及耕種這三千畝土地地六百駐防兵。

但劉山藥並不知足,他總覺著自己是有大功的,應該最起碼當個守備,才對得起自己的功勛。但二十年來苦熬苦等,除了把把總前面的‘代’字去掉了,竟沒有再進一步……

劉山藥這個不平啊!多少年來,只要解押糧草去大名府,他都要去找遊擊大人鳴冤,希望能為自己解決守備名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