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腥風血雨 第六四零章 武成王新政

天佑二年四月二十日,天佑皇帝明喻天下,頒布了震驚諸國、影響深遠的《天佑二年國事政務革新除弊詔》,又稱《天佑新法》,但在歷史上更加響亮的名字,叫做‘武成王新政’,因為秦雨田才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他規劃了變法的藍圖,完善了變法的細節,並用自己的權威和鐵腕,為它保駕護航,使其由設想變為現實。

其實正經說起來,變法的開始並不應該從其標志性文件《天佑新法》頒布之日算起。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應該從秦雷在清河園講話開始算。

因為從縱向看,之前對朝臣的大清洗也好,中間的見習官員大上崗也罷,以及後來的‘考成法’頒布實施。這一系列的舉措顯然是連貫且經過精心設計的。

從平定李渾到今日,秦雷和秦霆的每一次行動,除了要收攏權柄之外,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目的,那就是‘清吏治’!

道理其實很簡單,事情都是人做的,如果做事的人有問題,那再好的曲子也會被唱歪了。只有先把唱曲子的角兒們整治出來,才能把調唱好。

所以秦雷認為,雖然當時國內的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財政連年入不敷出,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但那是隱藏在更深層的吏治腐敗造成的。正因為官員們拉幫結派,競相以權謀私。‘損萬民以養數人’,把自己變成不納稅,吃國庫的特權階層,才讓國家該收地稅收不上來,該花錢的地方沒錢花,以至於常年陷入困頓境地。

更為可惡的是,這些士族官僚為了能長久的胡作非為不受懲罰。視欺上瞞下為常理;置國君百姓於不顧,以至於‘上澤雖布而不得下疏。下情雖苦而不得上達’。

因此如不先解決吏治上的沉疴,定然會在推行新法過程中用人不當,使新法成為地方官擾民、困民的工具,對百姓和國家有益無害,以至遭到百姓的反對。

且變法對士族地主地利益觸犯頗多,如果不先把這些人打掉。定然會遭到激烈的反對。

到時候可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了人’。可見,在吏治沒有澄清、舊有地勢力沒有打破之前,改革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的。

……

正是看到了這些潛在的問題,《天佑新政》上才會開篇名義道:“治理之道莫急於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於核吏治!”明確的指出,如果吏風不正。一切政令都會流於形式!

所以雖然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秦雷卻沒有一上來就貿然整頓財政,而是先行改革吏治。至於如何革新吏治,通過這些年來的觀察思考,他也有著極為清晰地認識。

秦雷認為當時朝野病症可以總結為八個大字‘泄沓成風,政以賄成’!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以至權責不明,相互間推諉扯皮。即使好不容易想做件事,也是拍拍腦袋想到啥做啥,事前沒有計劃、事中沒有追蹤、事後沒有總結。

原先那種但也不能光怨官員,畢竟在原來那種沒有監督、沒有問責,幹孬幹好都一樣的情況下,很難有人會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事,大多數的動議、規劃、行為,都像熱鍋子炒屁一般,臭過一陣便啥都沒有了!

正是在這種混亂不堪的狀態中。朝廷效率極端低下。國家資源嚴重浪費,百姓負擔卻無比沉重。這才導致了今日的一系列弊病。

摸清狀況後。秦雷便決定對症下藥,他一不申斥、二不宣導,只用一招招雷厲風行的手段,向天下表明他的決心!

既然原先官僚已經盤根錯節,無藥可救,那好,就請全部回家,沒了你們這群王屠戶,老子照樣吃帶毛的豬!

人都光了,朝廷地架構自然隨他揉捏,秦雷大刀闊斧的砍除了超過總數一半的冗官編制,再把清河大學堂裏的士子們一股腦塞進去。

在見識了王爺的雷霆手段之後,這些被他一手拔上高位的菜鳥官員自然是惟命是從,不敢稍有差池。

在賞罰分明,執法公正地前提下,秦雷推行了蓄謀已久的‘考成法’。實施近一年來,以至於‘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飾非’,朝廷號令,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效率大大提高!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戰戰兢兢的菜鳥們,整日被接踵而至的任務纏身,只想著把考核通過,可別被擼了官職,那可就丟死人嘍。以至於無暇去進行原本官場上最重要、最費心力、也是最殘酷的勾心鬥角,一時間朝堂上的空氣前所未有的清新起來,行政效率很快便超過了前任。

當朝廷變得海晏河清、齊心協力時,秦雷便獲得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利器。他再運用這個經過改造的工具去推行經濟民生等諸方面地改革,一時間無往不利、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