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九九歸一 第六五七章 規模

柱國第三軍和第六軍是由伯賞元帥的鎮南軍改編而來,兩軍近三十萬人,絕對是資格最好、實力強橫的百戰之師,與楚國諸烈的六十萬大軍隔江對峙,扼守著大秦的南部防線。

衛國第四軍便是秦靂的部隊,以他的龍驤軍為神魂,以重建的鎮東軍為筋骨,組建而成的一直強大部隊……強將手下無弱兵,我們堅信這一點。其人數也是十五萬,只不過步軍居多。

鎮國第五軍是由征東元帥徐續的部隊改編而來,人數同樣是十五萬,他們扼守著整條壺關大峽谷,牽制著至少二十萬左右的齊軍,作用十分重要。

剩下的保國第七軍,軍長是皇甫戰文,所轄虎賁軍、鷹揚軍加上破虜軍,以及五萬步軍,成分最為混雜,但正符合皇甫軍長長袖善舞的特點,再加上這些年的嚴格磨礪,其戰力同樣不容小覷。

這七支軍隊,一百零五萬大軍,便是大秦朝全部的正規軍力了,雖然秦雷隨時可以動員幾百萬常年接受武裝訓練的預備役,但遠水解不了近渴,且戰力也不會高到哪裏去,像強襲虎牢關這樣的超級硬仗,還是不要指望的好。

扣掉各自鎮守邊關的第三第五第六三個軍,秦雷組織四個軍的兵力攻打虎牢關,已經是竭盡全力、連中都都不顧的孤注一擲了!

“怎麽,大哥怕了?”見秦靂被驚得半天說不出話,秦雷瞥他一眼。擱下手中的毛巾,淡淡道:“不如咱們換換,你來當這個總指揮,我去前線指揮攻城。”

“怕?怕字怎麽寫?”秦靂撇嘴笑笑道:“虎牢關是我秦雨歷地了,你休想再搶去!”

……

第二天一早,按時點卯的一幹秦軍將領們,便見到了與大帥並肩而立的武成王殿下。

一看到猶如天降的武成王。聰明點的將領頓時欣喜若狂,行禮完畢後。便迫不及待地問道:“王爺,是不是要打仗了!”

“不錯!”秦雷頷首笑道:“今天入夜前便出發,你們有一個白天的準備時間。”

兵貴神速,看來秦靂部隊地訓練水平,已經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他們果然在天黑前打點行裝完畢,吃過一頓豐盛地壯行餐後。便接著夜色向洛陽城挺進,準備與第一軍匯合,然後兵鋒指向夢寐以求的虎牢關!

就在他們整裝待發的同時,洛陽城中也進入了一級戒備狀態,洛陽府尹馬奎向全城人民宣讀了武成王殿下的‘討齊檄文’,宣布戰爭開始,並征召城內所有十六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丁。組成民夫隊,負責把倉庫中積蓄了七年的糧草器械運送到虎牢關下,以供大軍取用。

秦雷平日裏下的苦功夫,終於在這一刻變成了強大地戰爭力量——他在洛陽城一帶堆積的糧秣,足夠二百萬人、五十萬頭牲口吃二十個月,他在城裏的軍械庫中準備的投石機足有上萬具之多。至於弩箭羽箭的數量更是超過了千萬支,其他軍用物資也是應有盡有,保證部隊的物資供應,絕不會出現後繼乏力的現象。

得益於他經年累月、鋪天蓋地的戰爭宣傳,洛陽城地百姓始終沒有忘記與齊國的徹骨仇恨,甚至連年齡不夠的少年,超過五十的老人,也紛紛要求加入民夫隊,為攻打齊國出一番力。

只是東三省可以輕易動員超過一百萬的精壯民夫,僅洛陽及其周邊一地。便組成了二十萬的民夫隊。根本不需要老人和孩子參與……

不甘心地落選者甚至自備幹糧,不要工錢。也要跟著隊伍出發,非得助子弟兵一臂之力不可……秦國的心氣勁兒有多高便可想而知了。

只是這世上有些事兒,不是你準備充分,決心堅定便可以辦成的,比如說……攻陷虎牢關。

在齊國大軍抵達之前,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這個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的千古雄關。它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從秦漢時期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名將在此折戟沉沙……

當歷史行進到後三國時期,這裏變成了秦齊兩國的邊境,它像一堵高大堅固的護墻,把東邊的齊國與如狼似虎的秦國分割開來……有一種公認的說法是,如果沒有虎牢關,齊國根本不會有長達二百余年的國祚,或許早在一百年前,便被盛極一時地大秦國給吞並了!

鑒於虎牢關地重要地位,齊國人歷來不惜血本的經營此地,朝西一側地城墻均倚山而建,極為險峻,而且城墻下的山嶺地勢險要,就算沒有人在城上攔著,爬上去也不是個容易事兒。

雖然秦軍在八年前短暫占領此處時,曾經大肆破壞西面的城墻,然而八年時間足夠齊軍將其修繕完善,且使其更加的強大堅固,足可以抵禦十倍以上的兵力進攻而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