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九九歸一 第六六二章 《勸戰書》

關破之後,齊軍卻沒有像秦國人料想的那樣,快速潰逃出虎牢關,而是一部分進入了城內密布的民居中,準備借著錯綜復雜的地形,與秦軍展開巷戰;陳烈風則率領著另一部分官兵,扼守住東邊城墻,指望著能把對手拖住,直到援軍抵達的那一刻。

但他低估了勇親王的野蠻,當幾度試圖通過大街,都遭到齊軍的殊死抵抗,派兵圍剿又效果了了後,秦靂命人在城內四處縱火,院裏的柴火跺子、茅草屋頂見火就著,又引燃了房梁家具,以及一切可燃之物……秦靂又現學現賣,大量使用毒龍彈,將個密不透風的虎牢關城,變成了煙火縱橫的人間地獄。

齊軍士兵終於無法忍受煎熬,抱頭鼠竄出來,有的想要投降、有的想要拼命,卻都被嚴陣以待的龍驤騎兵殺了個幹幹凈凈。又有不知道多少齊軍被燒死、熏死在火場之中,連屍首都找不回來……

熊熊燃燒的大火將夜空映的通明,沈青見東城被照耀的纖毫畢現,便親帥第一軍的一個師,掩護著炮兵部隊穿過兩側熊熊大火的幹道,抵達了東城下的大片空地上。

這個時代但凡城池要塞,為防敵人火攻引燃民居,造成全城大火,都會在城墻以內的十幾幾十丈不等的範圍內,設置空白區,不準百姓構築民居,也不許亂堆亂放。作為齊國第一要塞的虎牢關,更是嚴格遵守這一規定。在東西兩側城墻,皆設置了將近四十丈地隔離帶……只是想不到,此刻竟變成秦軍轟擊自己的炮兵陣地。

秦軍用投石機、佛郎機,轟擊了整整一夜,到天亮時才派出攻城部隊,試圖徹底占領東城墻。

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齊軍仿佛從地獄中爬出來一般。竟又一次站滿了已成一片瓦礫的城頭。望著那些渾身傷痕累累、狀若九幽厲鬼的齊國軍人,向來天不怕地不怕的秦軍士兵。也不禁感到一陣陣膽寒。

齊軍的抵抗一直持續到中午時分,在付出了近兩千人地代價後,負責攻城的神武師,才把最後一群齊軍放倒,終於結束了這場歷時五天,折損精兵近兩萬地虎牢關大戰。

此時城中的大火仍未熄滅……

確認沒有一個齊軍逃離虎牢關後,秦軍官兵開始了興致勃勃的‘尋找陳烈風’活動。這位老兄可是齊國碩果僅存的兩位上將之一,油水可是大極了。

但只從東城上的瓦礫堆下,找到了一具身著昂貴鎧甲、軀體殘破不堪的老人屍體。通過對俘虜的拷問,他們確認這就是陳烈風——他在昨夜地炮擊中不幸中彈、當場身亡,士兵們將他的遺體安放在城門樓內,卻又被大炮將樓轟塌,將其埋在了瓦礫下。

當沈青將那柄鯊皮包裹、樣式高貴的護國上將劍呈給武成王時,秦雷心中征服者的快感已經消退。只剩下滿懷的物傷其類,甚至還有一絲絲的羨慕。從本質講,他們都是同一類人,人生難免一死,比起老死病死,戰死沙場、馬革裹屍才是最好的歸宿。看著老對手一個個的先他而去。除了羨慕之外,便只剩下一陣陣難言地寂寞……

……

秦軍閃電攻克虎牢關的消息震驚了天下,秦國方面自然振奮鼓舞,士農工商踴躍捐錢捐物,支持國家作戰、報仇雪恨。但對齊國和楚國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一般!

得到消息的齊國援軍只得在官渡一帶停下,等待百勝公下一步的指示。

兩國迅速達成無條件同盟,約定共同出兵,從東南兩方面全力打擊秦國,但兩國軍隊的集結速度著實令人失望。即使已經被叩開國門的齊國。直到五月底才湊齊了二十五萬軍隊,而且糧草輜重還無法集齊。根本無力發動反攻。

其實楚國地水軍倒是隨時可以動手,只是諸烈還在觀望……唯恐秦國得了虎牢關就此打住,全力以赴的對付楚國。

知道己方軍備松弛、糧草匱乏,並不具備會戰的條件,又明白楚國不會首先動手後,以融親王為代表的齊國貴族皆認為,秦國如日中天,強大不可與敵,應適當讓步,以求和平……他們的理由很充分,反正這些年從秦國掙了那麽多銀子,還他們點換個太平,就當破財消災吧!

但趙無咎堅決不同意,根據他對秦雷的了解,那家夥狼子野心,貪心不足,除了把整個天下吞下,都無法滿足他的欲望。只有把他打痛了、打傷了,才有和談的可能,否則只能是割肉飼虎,自取滅亡!

大名鼎鼎如百勝公,都認為此戰最好的結果,就是體面求和,根本不奢望再奪回虎牢關,這不得不說是堂堂大齊國的悲哀啊……

但此時隨著百勝公地年邁與失敗,他地威信已經大不如前,若不是軍權仍在,怕早就被那幫王公大臣給打倒了。好在他‘先戰後和、強硬以對’的觀點,得到了丞相大人上官雲鶴地支持,為了說服投降派的貴戚們,上官丞相寫下了史上有名的《勸我皇全力與秦國一戰書》,簡稱《勸戰書》,這篇文章往往被後世學者引用,作為分析秦國在後期一枝獨秀的論據,摘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