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九九歸一 第六七八章 漿輪神舟

在戰爭開打之前,我們有必要預先了解一下秦楚雙方的戰略態勢。

從昭武十八年,兩軍在洞庭湖那次大戰之後,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仗著漿輪船在逆水行舟中的速度優勢,以及新式投石器的超級射程和火油彈的恐怖威力,利用‘接地後逆水而行,迅速拉開距離,以遠程武器攻擊’的有效戰術,讓楚軍那些原本性能優越的戰艦追也追不上,打也打不著,自個的損失還不小。

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戰術戰法,終於扯平了楚軍在地利、訓練和艦船上的優勢,使秦軍第一次有了在大江上與楚軍較正面較量的底氣。

伯賞元帥和他的鎮南軍,終於等到了盼望已久的這一天,全軍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幹勁十足。老元帥將漿輪船以二十艘為一組完成編隊,組成若幹小分隊,一改往日龜縮不出的無奈,在千裏江面上四處出擊,肆意攻擊楚國的艦艇船只。

由於一時找不到對付漿輪船的辦法,諸烈只好忍氣吞聲,命令各艦隊不得擅自出戰,暫避秦軍的鋒芒。

秦軍雖然一時氣焰高漲,但也知道己方還不具備攻擊對方軍港的實力,便轉而攻擊江上的民用船只,不論國籍、部分用途,只要碰上就統統擊沉——秦雷早已經昭告天下,不準秦國的任何船只入江,如果違反禁令,也會被當作敵船摧毀……其實這道旨意的背景。是楚國大量向江北輸送鹿茸、麝香、茶葉、絲綢等貨物,讓秦雷對齊國地特種作戰計劃成本激增,已經快要支付不起高昂的收購費用,才不得已而為之的。

這一囂張舉動,對於一直將長江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的楚國人來說,絕對是赤裸裸的侮辱與挑戰!

……

秦國天佑元年,迫於國內的民情洶湧。諸烈只好派出圍剿部隊,以密集隊形從長江上遊掃蕩而下。企圖讓漿輪船地優勢無從發揮。

但伯賞元帥早有準備,他命精銳部隊趁大霧南渡大江,在三江口靠南楚的一邊潛伏。又親自帶隊出現在楚軍面前,短暫接觸後便倉皇向下遊逃竄,給人以猝不及防、方寸大亂地感覺。楚國果然中計,跟在後面窮追不舍,等追過三江口之後。鎮南軍的伏兵從大霧中殺出,重新搶占了上遊,用投石砲發射火油彈攻擊楚軍。

一直向東逃竄的秦軍艦隊也掉過頭來,同樣用砲石攻擊楚軍。此戰楚軍在兵力上占據優勢,但秦軍擁有地利和武器的優勢,一上來便搶占了上風。

但‘牛皮不是吹的、雪山不是堆的’,大楚水師能縱橫長江二百年,絕對不只是因為對手太膿包!他們臨危不懼。奮勇出擊,力拒兩面之地。諸烈命令艦隊分作兩支,一支以艨艟鬥艦沖擊下遊的秦軍艦隊,另一支則用巨無霸般地樓船擋住江面,阻止上遊的秦軍靠近,並施放霹靂炮、迷魂砲。制造大量煙霧,迷惑敵軍的視線,使秦軍投石砲的命中率大失水準,威力自然也同比下降。

深諳水戰的諸洪鈞揚長避短,用最具沖擊力的艨艟鬥艦不顧一切的猛攻下遊的秦軍。用最高大堅固地樓船,抵擋住上遊下來的秦軍,化解了顧此失彼的危機——但也意味著緩慢笨重的巨型樓船,將成為上遊秦軍的活靶子。

雙方在江面上相互追逐,混戰成一片,從早晨一直打到晚上。仍然激戰不休。折損都很嚴重。漸漸的還是底蘊深厚地楚軍占據了上風,眼看就要將秦軍艦隊反包圍了。

伯賞元帥知道自己還是心急了。便命人釋放信號給埋伏在大江下遊的秦有德部……秦有德立刻命令部下高舉火把,猛敲鑼鼓,揮舞著旌旗,緩緩逼近戰場。

諸烈見下遊火光一片,殺聲震天,以為伯賞別離又變出一支艦隊,頓時便泄了氣……目前的敵人對付起來已經很吃力了,要是再加入支艦隊,自己就得被圍殲了!便鳴金收兵,帶領部隊撤出戰團,徐徐往湘江裏退去了。

剛與秦軍分開不久,諸烈突然一拍大腿,‘哎呦’一聲道:“我好蠢啊!秦軍要是還有部隊,早就可以投入戰鬥,何苦要等到這時候才拿出來呢?”便命令部隊火速掉頭,想要追上秦軍,挽回顏面。

楚軍掉頭不久,便與準備返回江北水城的秦軍艦隊迎頭遇上,且恰恰正碰上了秦有德那所謂的‘援軍’,這一看可把上柱國的鼻子給氣歪了。

諸烈沒有想錯,秦有德的‘部隊’根本不是什麽‘漿輪神舟’,而是二百余與漿輪船差不多大小的民船,甚至還有竹筏舢板之類的濫竽充數。

“撕碎他們!”諸洪鈞老羞成怒,向艨艟艦編隊發出了攻擊命令。

誰知那些草船木筏竟然不躲不閃、掉過船頭,如離弦的箭一般向楚軍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