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木棉花開血樣紅兩廣漢人不屈不撓的抗爭

平滅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棟等明朝“反正”軍隊的大規模抵抗後,清廷決意繼續南下。由於地理、氣候原因,八旗滿洲的體質不適合炎熱氣候,於是清廷決定重用三個漢人降將,封孔有德為定南王,耿仲明為靖南王,尚可喜為平南王,三個大狼狗氣焰囂張,得得而來,即當時所謂的“三王南下”。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這三人,從前都是因膀大腰圓有武功,在皮島軍閥毛文龍手下效力。毛文龍收這三個人為“義孫”,孔有德名毛永詩、耿仲明名毛有傑、尚可喜名毛永喜。

袁崇煥既殺毛文龍,這三個“孫子”日後皆叛明歸清,孔有德封恭順王、耿仲明懷順王、尚可喜智順王。順治六年,清廷改封孔有德定南王、耿仲明改靖南王、尚可喜改平南王。

三個大漢奸均契婦將雛,舉家帶口,大有為清朝主子不掃南明誓不還之意。

其中,孔有德率二萬兵由湖南殺往廣西,尚可喜、耿仲明二人率兩萬多人由江西殺向廣東。

耿仲明行至吉安時,聽聞北京朝中滿洲主子要追究他窩藏逃人的“罪過”,心膽俱裂。害怕被抓入監獄受罪,他自己搶先一步,上吊死了。

其實,當時朝廷正急需他這樣的漢人鷹犬,根本不可能為了他們藏起區區千把人而用“逃人法”治他們的罪。

老耿一死,倒“救”了尚可喜,清廷連這位王爺帽子都沒給他摘掉,罰銀四千了事。

耿仲明一死,“三王”變成了兩王,進攻廣東的任務,主要交由尚可喜完成。耿仲明的“世子”耿繼茂並沒有立刻接他父親的王位,轉為尚可喜的副手,爵位僅僅是個“阿思哈哈番”。一年多後,耿繼茂才得襲靖南王。

拜佛王爺殺人狂——尚可喜廣州屠城

尚可喜,字元吉,遼左海州衛人。其父尚學禮原為明朝東江遊擊(明軍中級官員),在抗擊後金(滿清前身)戰鬥中壯烈犧牲。崇禎年間,尚可喜為鹿島副總兵(今遼寧長海的一個島)時,鄰近的皮島有明軍嘩變。尚可喜主動出擊,斬拿嘩變分子,彈壓有功。但不久後皮島新上任的明朝總兵沈世魁認定他“擅殺”,準備把他抓住治罪。受此小小枉屈,不甘人下的尚可喜頓忘殺父之仇,率數百兵丁向後金投降。而後,他時時充當前驅,殺掠漢人。後金變為“大清”後,尚可喜得封“智順王”,非常受到重用。

當然,殺父之仇可忘,受枉之仇必報。尚可喜抓住一次機會,率軍攻上皮島,終於抓住並殺掉了與他有過節的明朝大將沈世魁。日後,多爾袞入關首戰山海關,尚可喜也屬“功勛卓著”之輩,為滿州主子盡心盡力。

1649年底,尚可喜派手下大將粟養志忽然出兵,在南雄大敗明軍,屠城後,攻陷韶州。清軍倍道兼程,直撲廣州。其間,英德、清遠、從化等地相繼失陷。

1650年二月初,清軍到達廣州後,在白雲山依山結營。堅守廣州的南明將領,是從前李成棟的副手杜永和將軍。

對於清軍來犯,杜永和準備很充分,不僅在城周廣布炮台,他還派人圍城掘河三道,使河水和海水相通,只在廣州城西北面留出陸地,使得廣州呈易守難攻之勢。

尚可喜多次招降,杜永和不從。

守城的南明軍隊誓死抵抗,廣州城內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全部加入守城戰鬥。見廣州難以猝撥,尚可喜與耿繼茂分為兩部,分為兩大進攻部分,準備持久圍城,在打消耗戰的同時,時刻尋找機會破城。他們四處抓擄百姓,強迫當地人民為清軍挖壕修壘。

廣州守城戰,持續達十月之久。清軍拼死沖鋒,南明軍奮死守衛,雙方拉鋸一樣相互攻殺,士兵、平民死傷數萬,加之溽暑疾疫,城內城外死屍成堆。

由於廣州城高壁堅,清軍久攻不下。

膠著期間,把守西門的明將範承恩降清,開門納敵,終於使南明守軍前功盡棄。這位奸賊,本為淮安胥吏出身,亂世掄槍,混上個將爺當,實則無文韜,缺武略,草包一個,在軍中一直為人所輕。大凡沒有本事的人,自尊心還特強,對別人的評價十分敏感。一日,城中諸將為永歷帝祝壽,廣州主將杜永和酒喝多了些,笑罵範承恩是“草包”。就為這兩個字,範承恩報復,暗中向清朝投降,廣州城最終為清軍所克。

範承恩不僅與清軍約降開城門,他還率自己人掘開炮台之外用以作掩護的水堰,使得清軍能迅速攻入戰略制高點。

尚可喜很有演戲天才,他在命令士兵抱草填水窪涉進後,親自指揮親兵用長斧砍開外柵。臨進攻的時候,他脫去甲胄,擺出要身先士卒率先登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