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踏春時節波濤湧

春箋麗與寧小夢兩人一同,沿錢潮江往西而去。

沿途,雖然基本上還算太平,但路上看到的江湖人卻是漸漸多了起來。

一方面,西南方大亂與文帝金身幾近崩潰之事,讓官府的威信和對民間的掌控急劇減弱,尤其是各地的縣城,那些舉人出身的縣官,其文氣可以說已經是不起作用,身懷武學的江湖中人自然也就敢於“以武犯禁”,光明正大的走上街頭。

另一方面,《九陰真經》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千載難遇的武林大事,尤其是它正以極快的速度發行開來,令得天下為之紙貴,然而這本經書用的是道家的隱語,莫說江湖中人,大多都是識字不多,就算是識字多的秀才舉人,基本上也都是看得發懵,迫使天下武者不得不紛紛出門,找那些精通道藏的讀書人幫著解讀,而那些從龍虎山出來的江湖好漢,一個個的聲名大起,不知多少人搶著結交。

儒道處於即將崩潰的邊緣,加上九陰真經引發的武林盛事,此消彼長,此刻的江湖,可以說,正處於數百年來最熱鬧的時刻,到處都是江湖中人,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

她們來到熙州境內的一處郡城,打聽著住在這個郡城裏的一位墨者的消息,唯一得到的結果卻是,那墨者早在去年就已經離開了這座郡城,到底去了哪裏卻是無人知曉。

兩人無法,幹脆就在熙州境內的名勝轉了一番,這一日,她們來到五旋山中,因為是春季,山中的遊人頗有不少。

兩個美少女原本就俱是嬌艷,自是惹得眾人紛紛側目,往她們看來,她們卻也不以為意,身為美少女,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眼光。

她們穿過一處桃林,沿途一片桃紅。兩人正要繞山過水,另一邊忽的有人叫道:“這不是箋麗姑娘麽?”

她們扭頭看去,只見另一邊的八角石亭外,聚集著許多青年男女,說話的青年男子年約二十,身穿綾羅,腰掛佩劍,在他身邊的那些人,大多也都是箭袖長靴,作著習武之人的打扮。

隨著那青年的叫喚,眾人也都往路過的那兩名少女看去,只見這兩名少女,一紅一青,俱是腰插寶劍,天生麗質,嬌媚可人,那身穿柳青色襦裙的少女,肩上又趴著一只小黑貓。

這兩個少女,各有不同的美麗,一個猶如夏日裏盛開的蓮花,一個猶如春夜裏水中倒映的明月。這些人中雖也有幾個模樣不錯的青年女子,卻無人比得上她們中任何一人。

兩人方從桃林中出來,桃花卻像是淪為了她們的背景,直可謂人比桃花更勝。

春箋麗看去,見那佩劍青年往她走來,拱手微笑道:“箋麗姑娘,京城一別,原以為難以再見面,想不到箋麗姑娘竟也到了熙州?”

春箋麗露出燦爛的笑容:“小女子也未想到公子竟然在此,京城一別,公子風采依舊。”

那青年見春箋麗還記得他,大是興奮,又邀她們一同到石亭坐坐。兩人此趟外出,原本也就是為了行走江湖,而人情世故也是江湖的一部分,自未拒絕。那青年在前方引路,寧小夢在春箋麗耳邊悄悄問道:“他是誰啊?”

春箋麗卻在青年身後翻了個白眼:“我怎麽知道?”

寧小夢:“……”

那青年將她們領到石亭邊,為雙方介紹,那些人中,也有好幾個來自京城,在知道身穿紅衣的少女就是眉嫵台的箋麗姑娘後,大是激動。而京城之外的那些人,其實並未聽過春箋麗的名頭,然而只以她那嬌媚的模樣,聽未聽過已經不重要了。

待介紹到寧小夢時,寧小夢自己略施一禮,道:“我叫寧小夢,是箋麗的朋友。”

她話一說完,其中幾個年輕人已經是搶著對她自我介紹,只是那走馬燈一般的介紹,實在是讓她記不清楚,實際上也沒有怎麽去記。

不過在接觸中,她們還是慢慢的弄清楚了,認出春箋麗的青年喚做楊時雨,乃是承劍莊的少莊主,這些人大多都是來自長河兩岸的名門大派,這一次,他們是來參加衡嶽劍派派主“無衡劍斷”潭如海的六十壽辰,只因為承劍莊離衡嶽較近,他們便暫時到承劍莊來做客。

提到“無衡劍斷”潭如海,春箋麗也多少有些動容,知道此人是長河一帶有名的宗師級人物,交友甚廣,名頭響亮,即便如王易卿、天洪祭司、她的母親,也絕非他的對手。

楊時雨道:“這一次,衡嶽劍派舉辦盛宴,廣邀長河兩岸之天下英雄,但凡路過的武林中人,皆可赴宴,兩位姑娘若是無事,何不也隨我們一同前往衡嶽?”

春箋麗其實是喜歡湊熱鬧的性子,寧小夢則是無可無不可,雖然如此,兩人卻又有尋找墨者的任務在身,當下只是含含糊糊的應了下來,途中若是得到她們想要尋找的墨者的消息,自然是馬上離開,若是無事,倒也不妨去湊湊熱鬧,如果這場衡嶽之會,真的聚集了長河兩岸的英雄豪傑,說不定能夠找到她們要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