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費解

火炮在剛剛誕生的時候,並沒有引起重視。

當時的歐洲流行一個說法:步兵需要嚴格的訓練,而炮兵只需要臨時雇用就可以了。

從拿破侖時代開始,炮兵成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取得了和步兵、騎兵同等的地位。

1897年,法國人生產出施耐德Mle189775毫米野炮,這種火炮采用了多種最新技術,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制退復進系統的火炮,這讓它的性能遠遠領先於同時代的火炮。火炮的發射速度,達到了驚人的每分鐘15發。

因為這種火炮的性能太過優秀,以至於法國人親昵的稱呼它為“75小姐”,以此表達對她的喜愛。

鄧普斯蓋爾就是75小姐的忠實擁躉。

“使用火炮反復轟擊敵軍陣地,這種打擊方式早已存在,德國人已經有了防備,效果不太好。使用步兵作為誘餌則比較危險,因為步兵指揮官們已經習慣於按照計劃行事,他們總是在炮火延伸後就開始沖鋒,讓他們沖鋒一半的路程然後停下來,恐怕不是一個好主意。”對於秦致遠的計劃,鄧普斯蓋爾不贊成。

“現在已經不是傳達軍令需要放鴿子的年代,電話的出現,使得溝通更加方便快捷。後方指揮部的命令,可以在一秒內傳達給前線指揮官,我不認為這有多困難。”還是一個思想僵化的問題,秦致遠有點明白為什麽法國人在二戰中會一敗塗地了。

事實上,就在一戰開始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德國人的進攻乏力,巴黎已經成為德國人的囊中之物。馬恩河戰役之前,德國人的前鋒部隊,距離巴黎只有70公裏。要不是時任巴黎城防司令的約瑟夫·加利埃尼組織了著名的“出租車運兵”,法國人早就品嘗到了首都淪陷的滋味。

“不不不,我印象中的步兵,沒有這樣的執行力。”鄧普斯蓋爾還是不同意。

“我的可以!明天一早,咱們可以先試驗一下。”秦致遠堅持。

“好吧,如果你堅持的話。”臨來之前,鄧普斯蓋爾接到的命令是配合第六團作戰,因此對於秦致遠的堅持,鄧普斯蓋爾並不抗拒。

那麽就試一下。

試驗是第二天的事情,當晚,秦致遠還有別的事情要做。

一批來自美國生產的軍用物資運抵卡皮,這是秦致遠要求的。

這批物資中包括一千支口徑達到18毫米的泵動式霰彈槍,發射一種特殊的獵鹿子彈,每顆子彈中包含12粒鋼珠,有效射程可以達到100米。

這是秦致遠為塹壕戰準備的利器。

這批物資同時包括5萬枚米爾斯式進攻性手雷,和爆炸之後利用碎片和鋼珠殺傷敵人不同,這種手雷適於在進攻作戰中攻擊敵人的碉堡工事或建築物。手雷爆炸後,利用產生大量的高溫高壓氣體(即沖擊波)來實現殺傷和破壞作用。

為了使這種手雷能夠快速變成防禦手雷,秦致遠從雷諾公司定制了一種鋼珠包,只要把這種鋼珠包套在米爾斯手雷上,當手雷爆炸的時候,就會產生800枚鋼珠,用來殺傷進攻敵軍的有生力量。

防禦手雷和進攻手雷最大的不同在於殺傷範圍,進攻性手雷扔出去之後,使用手雷的人員還要繼續沖鋒,因此不能使用碎片殺傷敵人。而防禦手雷的殺傷半徑,有可能要大於投擲距離,因此在投擲之後,必須躲到掩體裏,否則有可能導致誤傷。

當霰彈槍和手雷到位之後,秦致遠對參與攻擊的部隊重新進行了編組。

在秦致遠的計劃中,開戰之前,會派出以胡聽風和金泰和為首偵察兵前往德國人後方,切斷德國人的電話線和電報線,狙擊德國人的通信人員。為了抵抗德國人可能的攻擊,秦致遠命令葛立夫挑選一部分戰士,加入到偵察兵隊伍中,加強偵察兵的戰鬥力量。

這部分人的裝備,以劉易斯式輕機槍和98A步槍為主,兼顧火力持續性和精確打擊。

參與正面攻擊的部隊一共有兩千人,以陳康健營和劉子正營為主,張添壽的部隊作為預備隊。

正面攻擊的部隊主要裝備霰彈槍和手雷,同時輔以一定數量的劉易斯機槍和MG15式機槍。這些MG15機槍都額外配有三腳架,一旦占領德軍陣地,只需要換裝三腳架,MG15就會變成MG08重機槍,用於防禦德國人可能的反擊。

新武器下發部隊之後,原本需要一定的時間用來熟悉武器性能以便形成戰鬥力。幸虧霰彈槍使用起來沒什麽難度,只需要大概瞄準就能憑借彈丸覆蓋面殺傷敵人,戰士們只需要熟悉裝填子彈就行,不需要太長時間。

除了武器,秦致遠還準備了別的東西,比如破拆鐵絲網要用到的大號鉗子,破壞反坦克戰壕使用的小型炸藥包,進攻的時候要用到的煙霧彈等等,不怕東西多,就怕準備不足。

預計大概第二天晚上,準備工作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