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1917年的九年義務教育

整個三月,秦致遠都在忙著安置各種人手。

為米歇爾和桑迪建設的實驗室進展迅速,機器已經全部買回來,就等實驗室建設完成就開始安裝。而在這之前,桑迪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工作。

桑迪從一種甜瓜的黴菌中提取到有效物質,這種物質和秦致遠說的一樣,被證實有殺傷病菌的能力。桑迪因此開始了進一步研究,主要目標是弄清楚其作用的物質是什麽。

桑迪的團隊一共有21人,除了桑迪之外,分成了兩個小組。原本桑迪計劃一個小組進行和青黴素有關的研究,另一個小組進行桑迪原本的課題研究。

但隨著青黴素的進展,桑迪把全部的人手都集中到青黴素小組,原本的課題研究則被暫時擱置。

仿佛一扇大門正在桑迪面前緩緩打開,桑迪已經看到了炸藥獎的希望。

奧爾巴赫的工作開始見效,傳說中的苦修士們開始往科西嘉島集中,他們都是聖殿騎士團的忠實擁躉,人數在1500人到5000人之間,現在抵達科西嘉島的已經超過了千人,全部被秦致遠安排在三叉戟市,部分加入了海軍,剩下的組成了一支全新的部隊,部隊的名字就叫“三叉戟”,軍旗則是聖殿騎士團的標志性十字架前方鑲嵌一枚經過藝術化的三叉戟。

這還是秦致遠第一次見到聖殿騎士團的標志,說實話,沒有米夏身上的那個好看!

這些苦修士的年齡有大有小,有的已經是垂垂老矣,有的年輕力壯。其中居然有好幾個是相當有名氣的科學家,和米歇爾、桑迪他們的那種程度差不多。於是在秦致遠的盛情邀請下,這些人前往雷霆市,繼續他們之前的工作。

苦修士一直被當作武力培養,他們中間有很多人精通作戰,而且是各個兵種都有,步兵、炮兵、海軍一應俱全。在秦致遠的要求下,一所針對中下級軍官的培訓學校馬上成立,學員們不僅包括這些苦修士,也包括第一旅的基層軍官。

秦致遠從來就沒放松過對於軍官的培養,從在卡皮時期就已經開始,第一旅的基層軍官們大多接受過基礎訓練,因為競爭機制的存在,有很多人到現在還在努力自學,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但限於條件,軍官們並沒有得到系統的培養,他們的經驗大多是來自於實戰,理論部分的基礎並不牢固。正好可以借助這個機會,補上這個短板。

遠東搬遷過來的移民終於到港,第一批近四千人絕大部分都安置在了雷霆,一小部分隨軍家屬去了三叉戟。

這批移民中,未成年人占據大多數,有將近三千人,從尚在哺乳的嬰兒到十一二歲的少年各個年齡段都有,男女比例稍微有點失調,女孩少一些,男孩多一些。

孩子是華人的未來,秦致遠對於這一點認識很清晰,於是學校的建設被提上日程,重要性僅次於米歇爾和桑迪的實驗室。但在米歇爾和桑迪知道後,他們找到秦致遠,強烈要求必須把學校的重要性放在實驗室之前,於是秦致遠調整資金傾斜,四所小學同時開始建設,三所在雷霆市,一所在三叉戟市。

秦致遠要求所有和第一旅有關的孩子,必須加入學校接受基礎教育,包括六年的小學和三年的中學。從中學之後,這些孩子們會開始有目的的進行職業教育,成績優秀的、有潛力可挖掘的會進入更高一級學府,其余的則會加入軍隊或者是技術學校學習生存技能。

孩子在校期間,將免去一切費用,同時對生活進行補貼。補貼的範圍包括服裝、飲食、住宿、甚至是回遠東探親的路費等等幾乎是所有的一切。

關於孩子們的教師,秦致遠手中並沒有那麽多合適的教人選,於是唐志新等一批留歐學生成為了孩子的教師。

這可有點大材小用了,畢竟唐志新他們就算是到了21世紀,都能算得上是高學歷人才,在這個時代更是金字塔最頂端的那一小撮人。唐志新他們這一代的留學生,都是有真材實料的,他們旅歐可不是為了混學歷,而是懷著學成歸國報效國家的崇高念頭才遠渡重洋。

不過這也沒辦法,現在這個階段只能將就,等這裏面年齡稍大一些的孩子接受幾年的基礎教育,他們就能開始為其他的孩子啟蒙。

在另一個時空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的時候,曾經出現過“小學畢業教小學”的情況,但在秦致遠這裏,很可能會出現“一年級畢業教一年級”的極端情況。

當然了,這並不代表著就是這些孩子們的悲哀,相反,這可能是這批孩子們的幸運。並不是誰都有機會接受留學生的啟蒙,更何況是一批來自巴黎大學、亞琛大學、牛津大學的留學生。

這就是秦致遠的九年義務教育,提前的一百年出現的義務教育,那麽這些孩子能爆發出什麽樣的能量,秦致遠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