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堵搶眼

非洲人對歐洲人的仇恨由來已久,從千年前的十字軍東征就已經開始,五百年前歐洲殖民主義擴張的時候進一步加深。

歐洲對非洲的殖民,客觀上還造成了非洲對歐洲的向往和下意識的服從。

因此世界大戰開始之後,英、法等國都組織了殖民地部隊,前往歐洲為宗主國流血犧牲,保護宗主國對自己國家的殖民統治。

聽上去很諷刺是不是,非洲人為了英、法流血犧牲,目的卻是為了讓英國人和法國人繼續欺負自己。

或許非洲人的平均智商是要低一些,但並沒有低到非人類的程度,他們能夠感覺英國人和法國人對自己的惡意,特別是加入曼京的麾下之後。

曼京和尼維勒一樣,他們不拿士兵的生命當回事,這不僅是對非洲人或者是亞洲人,對所有人都一樣,哪怕是法國人。

戰前,外籍軍團中的非洲軍團擁有超過兩萬名士兵和輔助人員,這些人一直是死了補、補了死的,就維持這個規模,既不擴大,也不減少。

在曼京開始指揮非洲軍團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人死得太多,終於補不上了。哪怕是非洲軍團只剩了一千多人,曼京還想讓這一千多人發起進攻,終於引發了外籍軍團的強烈反彈。

4月21號,摩洛哥第四步兵團的士兵發起兵變,他們槍殺了白人團長和前來督戰的白人軍官,並且洗劫了蘇松瓦附近的一個村莊。村莊裏的男子全部被殺死,女人則是被強暴後殺死。

曼京無法容忍自己的部隊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於是派出部隊前去平息叛亂。

但令曼京感到意外的是,領到命令的部隊也拒絕執行任務,好在這是由法國人組成的部隊,他們只是拒絕接受任務,並沒有發生如同第四步兵團一樣的惡性事件。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曼京不敢再使用武力彈壓,因為他也不確定那些部隊會執行他的命令。

但恐慌已經不可遏制的開始蔓延,流言在黑暗中肆意傳播,各種各樣的版本都開始出現,從高層正在試圖出賣國家,到英軍在阿拉斯的戰線已經崩潰。哪怕是為了早餐時少的那一塊面包,都會激怒已經處於崩潰邊緣法軍士兵們。

此時,這場近似於叛亂的兵變,已經從個別行為上升到群體行為,兵變的群體也從非洲軍團蔓延至整個舍曼代達姆戰線。幾乎前線所有的部隊都發生了惡性事件,僅僅是兩天之內,每一天都有上百名軍官被士兵槍殺,沒有發生兵變的部隊緊閉營門,他們甚至不敢和司令部聯系,而是直接把電報發給陸軍部。

部隊之間的信任基礎已經被破壞,所有人都處於惶恐不安的狀態中。

這也標志著,尼維勒已經失去了對部隊的控制。

4月25日,謠言終於從前線傳回巴黎,在謠言中,有二十多個法軍師全軍覆沒,剩下的部隊也全部都被打殘,法軍的傷亡達到百萬之眾。這對於總人口僅有四千萬左右的法國來說,簡直就是亡國之兆。

一百萬人,而且全部都是成年男子,這簡直是整整一代人。

總統雷蒙·普恩加萊立即下令停止進攻,並且召尼維勒返回巴黎,接受三級議會的詢問。

尼維勒用不光彩的方式作出回應,尼維勒解除了曼京第六集團軍司令的職位,再次把曼京當成作戰失利的替罪羊,同時還把責任推給阿爾弗雷德·米歇爾,指責正是因為阿爾弗雷德·米歇爾的指揮不力,才會導致這場戰役的失敗。

面對指責,憤怒的阿爾弗雷德·米歇爾以蔑視的口吻做出毀滅性回擊:“作為你的參謀長,我從來沒有停止警告你,你不僅不考慮我的意見,現在居然又讓我承擔失敗的責任,你知道你這種行為叫什麽嗎?叫懦弱!”

阿爾弗雷德·米歇爾從一開始就認為尼維勒的進攻毫無希望,並且以拒絕執行命令的方式公開表達自己對尼維勒的不滿。

看來拒絕執行命令是法軍的傳統,不僅僅是外籍軍團獨有。

局面已經潰爛到現在這個地步,尼維勒已經身敗名裂,當尼維勒的部隊陷入混亂的時候,尼維勒沒有想辦法解決,而是忙著找借口推卸責任,任由部隊陷入混亂狀態而不加幹涉。連尼維勒的支持者勞合·喬治都開始看尼維勒不順眼,估計當初勞合·喬治給尼維勒看相時,沒有發現尼維勒腦後的反骨。

學藝不精啊!

4月27日,雷蒙·普恩加萊要求尼維勒辭職,但尼維勒又有驚人之舉,尼維勒不僅拒絕辭職,拒不執行法國總統的命令,同時還在拼命的推卸責任。這一次,連保羅·潘樂威和老雷諾也成了尼維勒的指責對象,甚至是遠在阿拉斯的黑格,也成了尼維勒順利完成任務的障礙,理由是黑格沒有和尼維勒保持一致,分散了尼維勒可以使用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