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調整

就像是冰淇淋遇到了太陽,就像是冰塊遇到火爐,就像是黑夜遇到光明,就像是寒冬遇到暖春。

當坦克出現之後,德國人的攻勢頓時停滯,已經派出的部隊被召回,正在沖鋒的士兵停下腳步,只剩下已經沖上高地的士兵還在困獸猶鬥。

他們跑不掉,除了投降只剩下戰死一途。

投降也不一定會被接受,紅十字會的人並沒在場,哪怕是在場,恐怕也無法阻止已經殺紅了眼睛的法軍士兵。

在之前的戰鬥中,德國人殺死了太多的法國人,仇恨已經無法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只有死亡,才能獲得最後的解脫。這一點,對於生者或者是亡者都一樣。

正在增援的德國人沒有成為壓死法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坦克成了壓死德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前來增援的坦克數量和士兵人數並不多,但是給了法國人極大的信心,同時給了德國人一個法國人的援兵會源源不斷的抵達的感覺。

此消彼長之下,德國人被趕出185高地,至於那些已經陷入混戰的,則是全部陣亡。

沒有時間休息,當把德國人趕走之後,法國人和華人全部撤出陣地,因為接下來185高地肯定會迎來一波大規模的炮擊。

那是來自德國人的報復,同時也是今天戰鬥結束的信號。

秦致遠看不起西方人的戰術素養是有原因的,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知道,幾乎每一次戰役,交戰雙方都是要經過漫長的準備期,然後在開始時又有漫長的火力準備,最後是漫長的相持階段。

不管是福煦,還是黑格、興登堡他們,這些當世的名將好像並不明白“兵貴神速”的意義。

不僅僅是一戰時期,一戰前或者是一戰後,西方沒幾個人明白“兵貴神速”的意義,唯一一個搞明白的是古德裏安,這家夥充分利用飛機和坦克踐行“兵貴神速”,結果被這些個洋鬼子給捧上天,“閃電戰”橫空出世。

還有半個搞明白的是隆美爾,隆美爾在非洲的時候,利用英國人還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的間隙發動連續進攻,一時間打的英國人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從而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

類似古德裏安和隆美爾這樣的將領,如果從華人歷史裏尋找,不知道能找出來多少。

眼前又是這樣,德國人和法國人對於戰爭的態度就像是上班一樣,天一亮就開打,天一黑就停手,非常的有默契。

難怪“職業軍人”這個詞會從西方誕生。

但對於秦致遠來說,太陽落山並不代表戰鬥停止,而是另一種戰鬥剛剛開始。

秦致遠派出的偵察兵部隊會繼續騷擾德國人,讓他們晝夜不得安寧。在PLA體制內混過的秦致遠對於“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一信條的理解非常深刻。

如果把一戰時期的德國人和法國人形容成一戰時期的偵察機,那麽秦致遠的偵察兵就是二戰後的全天候戰鬥機,這才是真正的“飛機中的戰鬥機”。

派出騷擾部隊的秦致遠也沒有閑著,他和巴斯蒂安要連夜調整防守配置,填補防守中的漏洞,以應對德國人明天的進攻。同時要對通信系統進行優化,避免下午和215團失去聯絡的狀況再次發生。

最大的調整就是185高地。

215團已經被打殘,僅僅是兩個小時,215團1350人陣亡五百多,剩下的八百多人幾乎人人帶傷,其中一百多人傷勢嚴重,傷愈後也會落下殘疾。

215團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他們擊斃了超過了1000名德軍,算起來傷亡比例差不多。

但與此同時,向安康團擊斃了大約500多名德軍,自身的傷亡只有200人左右,其中陣亡的不到三成。

這麽一比較,215團和向安康團的戰鬥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於是185高地的守軍調整為華人,葛立夫旅的徐盛團連夜調往185高地,替換下已經被打殘的215團。

對此,215團團長克裏斯托弗沒有異議,他白天已經見識過華人部隊的戰鬥力,現在對向安康團心悅誠服,再也沒有了絲毫的驕傲自大。

人都是這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身。

只是,這個“絕知”的代價未免有點太大。

這也是好事,只有代價足夠大,才會給人最深刻的印象。

在215團撤下來之後,秦致遠讓茅十八派了幾名軍醫去215團幫助治療傷兵,這又讓巴斯蒂安驚訝一下。

“秦,我感覺你就像是阿拉丁,從你這裏我能得到所有我想要的。”巴斯蒂安帶著點驚訝的感嘆。

從卡皮那個陰暗深幽的坑道內開始,巴斯蒂安一步步的見證了秦致遠的崛起。對於巴斯蒂安來說,秦致遠就像是個神話,從“民夫”到“外籍軍團”,再到“天使”,然後到“LLL”,直到現在,秦致遠給了巴斯蒂安太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