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拖後腿的

當劉雙喜意外俘獲威廉皇儲這條大魚的時候,陸軍部長利奧泰正在國民議會接受議員們的質詢。

雖然利奧泰是向法國總理負責,但當國民議會需要利奧泰對某件事作出解釋的時候,利奧泰有配合的義務。

戰爭開始後,法國政府為了防止被德國人包了餃子,離開距離前線過近的巴黎,前往小城波爾多,利奧泰因此也要前往波爾多,才能接受國民議會的質詢。

在法國,質詢分為口頭質詢和書面質詢兩種。

因為現在是戰時,利奧泰因為陸軍部長的身份其實可以選擇接受書面質詢,但在接到秦致遠的電報後,利奧泰選擇了前往波爾多市的議會大廳,接受議員們的當面質詢。

這個質詢是由現任議員唐納修發起的,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和唐納修一起參與質詢的,有幾人是屬於在野黨的民主共和黨的成員,他們和社會黨中的共和派攪在一起這可不是個好現象。

同時法國總理保羅·潘樂威也參加了質詢會。

差點忘了一件事,現在的法國總理還不叫總理,而是叫部長會議主席。總理這個詞要到四十年後的第五共和國時期才會使用。

其實不管叫什麽,保羅·潘樂威都在行使總理職能。

身為總理,保羅·潘樂威似乎應該支持利奧泰的工作,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利奧泰並不是保羅·潘樂威任命的陸軍部長,而是前總理阿裏斯蒂德·白裏安任命的,保羅·潘樂威或許對利奧泰並不是很滿意,只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利奧泰的把柄,才會容忍利奧泰繼續待在這個位置上。

看保羅·潘樂威今天的意思,好像他就是來尋找把柄的,如果保羅·潘樂威能如願,那麽利奧泰最好的結果是主動辭職。

利奧泰並不想辭職,否則利奧泰根本不會來波爾多,和幾乎所有的軍人一樣,利奧泰討厭政治,討厭這些政客,如果不是因為德國人仍然占據著法國的土地,利奧泰肯定不會和這些人虛與委蛇,哪怕是克裏蒙梭也是一樣。

波爾多的市政廳無論是規模還是設施都遠遠比不上巴黎的國民議會大廳,看樣子到是和一般的法庭差不多。

這可以理解,相對於已經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巴黎,波爾多只是個小城,不能要求太多。反正只是特殊時期臨時借用,倒是也將就用了,只是委屈了利奧泰,他那個接受質詢時要站的小格子,真的就比個鴿子籠大不了多少。

利奧泰倒是挺自覺,看看大廳裏議員們嚴陣以待的架勢,施施然拎著自己的包,走到自己的位置上,還順手把小格子的柵欄門給關上。

真是越發的像法庭。

“陸軍部長閣下,請您解釋下在您擔任陸軍部長期間的物資分配比例,以及您和外籍軍團秦致遠將軍的私人關系,並且請您解釋下你們之間的關系是否會影響物資分配。”唐納修率先發難。

“陸軍部長閣下,在您的任期內,您的部下出現了集體的無意識行為,請您解釋一下您在其中承擔的角色。”有人跟著發難,這位議員先生利奧泰根本就沒見過。

“陸軍部長閣下,聽說外籍軍團的秦致遠將軍在平息科西嘉島的叛亂時,使用了一些駭人聽聞的手段,請您解釋下軍部是否參與其中。”還有人繼續提問題,這位議員先生利奧泰倒是有點眼熟,可惜喊不出名字。

“陸軍部長閣下……”

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拋過來,看上去想要把利奧泰淹沒。利奧泰卻感覺實在是在噪雜,十幾個人幾乎是同時在說話,結果就是利奧泰什麽都沒聽清楚。

這是法國國民議會的特色,在議政的時候,如果有兩方人馬辯論,那麽你說的是什麽根本不重要,只要你的嗓門夠大,讓別人無法聽清對方說的是什麽就行。

這就是民主最大的弊端,他們有可能因為一個類似是否更換巴黎路燈這樣的小問題爭吵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卻得不出任何結論,而就在議員們爭吵的時候,巴黎的路燈已經被等得不耐煩的巴黎市民自發湊錢換好了。

“請不要著急,我無法一次性回答所有的問題。”利奧泰頭也不擡的回應。

利奧泰進到小格子裏之後,根本就沒有停議員們在喊什麽,只是自顧自打開帶來的文件夾,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文件,看著最上面的一張微微一笑,然後把它放到這沓文件的最底下。

那是秦致遠發給利奧泰的捷報。

“好吧,麻煩您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部長閣下……”唐納修再次重復了一遍自己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決定權並不在我,物資的分配由參謀部和後勤部統一分配,戰爭委員會也參與其中,大致的比例是平均分配,如果要說傾斜,那麽確實存在。比如有些部隊戰鬥在第一線,那麽他們就會及時得到物資補給,如果有些部隊在遠離戰場的後方,那麽在分配物資時就會處於次要地位。至於我和秦致遠將軍的私人關系,那並不適合在這個公開的場合討論。如果說我們的私人關系會影響到物資分配,那純屬無稽之談。”利奧泰推的幹幹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