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生根發芽

其實相對於馬拉西亞的華僑來說,婆羅洲的華僑還算好的。

至少婆羅洲的華僑很少欺負後來的契約華工。

在馬來西亞的錫礦裏,從事開采工作的工人幾乎都是契約華工,其招募者和管理著幾乎都是華人,這些華人管理者對華工的管理堪稱虐待,程度不亞於歐洲人。

這些華人工頭的受益,取決於所管轄化工的產出,為了盡可能使利益最大化,這些工頭壓榨起華工來不遺余力。

契約華工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十個小時,從早晨五點到下午五點半,中間僅有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為了讓契約華工們盡快適應當地的氣候,華工們上工的時候不準穿衣服,只準在腰間圍快布用來遮羞,並且每天要沖兩次涼。

沖涼是最痛苦的,早上三點半要沖一次,晚上八點半要沖一次,此時的華工多有留辮子的,他們因為頭發不幹,晚上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入睡,往往到晚上十一點以後才能入睡,而第二天早晨三點半又要起床。

白天累得要死,晚上得不到充足休息,如果遲早或者是早退,一定會受到工頭的毒打。

很多契約華工因為無法適應選擇懸梁,投河……

對於“保護傘”公司來說,這些礦場主以及工頭,不僅不會受到保護,反而是該殺。

婆羅洲的礦場主和種植園主還屬於可挽救的範圍之內,哪怕他們現在不支持“保護傘”的工作,也不用太過介懷。

等“保護傘”公司展現出來應有的實力,自然會令這些礦場主以及種植園主回心轉意。

只是到時候那些被動投入“保護傘”懷抱的,肯定就不如黃博涵、黃錦盛、郭盛隆和張錦茂他們獲利豐厚。

這也怪不得人,眼光和膽略才是商人能夠成功成為“巨賈”的根本原因,一味跟風始終也只能是商人。

對了,還有一件事,張添壽和秦浩歌是以華人的名義返回婆羅洲,並沒有打著法國人的旗號。要知道法國人可是曾經占領過婆羅洲的,荷蘭人對他們這全世界唯一的一塊殖民地非常看重,如果知道法國人的手重新又伸過來,不管是不是純正的法國人,恐怕都會招致荷蘭人的強烈反彈。

黃博涵在婆羅洲還是很有實力的,單單是他手中的種植園,就有數百萬畝之多,工人更是成千上萬,如果不是為了取得華人的廣泛支持,僅憑黃博涵的實力,拉起支隊伍來也不費吹灰之力。

既然眾多華人不願意和“保護傘”公司扯上關系,張添壽和黃博涵也不再和他們廢話,幹脆自顧自糾集了數千人,隨便找了個荒島,拉上去就開始進行軍事訓練。

荷屬東印度足有上萬島嶼,其中只有不到半數有人居住,找個荒島不要太容易,連錢都不用花。

張添壽去婆羅洲的時候,攜帶了可以裝備上萬人的武器,並且攜帶了兩條子彈生產線。婆羅洲那邊什麽都沒有就是有工業原料,最多兩三個月,張添壽他們就能做到自給自足。

黃博涵確實有遠見卓識,早在1900年,他就和華僑中的有識之士建起了一所中學,不僅培養中學生,而且培養師範生。

從1900年到現在,這所中學已經培養出十幾屆師範生,有上千名畢業生分散在荷屬東印度和英屬馬來亞的華人學校中任教。

秦致遠正需要教師,有資源不利用等於是浪費,於是黃博涵組織了二百多名教師遠赴科西嘉,支援科西嘉的華人教育。

雖然有一些波折,但總算工作已經逐漸展開,秦致遠稍稍放心了些,給張添壽做下一步的行動批示。

鑒於目前張添壽手中的力量和荷蘭人相比還有所不足,秦致遠命令張添壽在目前采取保留戰術,現階段是以訓練“保護傘”公司的“保安”為主,當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之前,不合荷蘭人正面沖突。

荷蘭人在荷屬東印度還算是頗有實力,他們有大約十幾萬以本地人為主的陸軍部隊,也有一支以荷蘭人為主的海軍。陸軍部隊不用放在心上,荷蘭人雖然人多勢眾,但面對從歐洲歷練過的華人部隊,荷蘭人占不到什麽便宜。

張添壽和秦浩歌前往婆羅洲的時候,雖然沒有帶普通士兵,但帶有200多名軍官和軍士長,以這些人為骨架,最多三個月,婆羅洲的華人部隊就能形成戰鬥力。

更何況張添壽走的時候還帶走了六輛坦克,這東西運回婆羅洲更是大殺器,估計荷蘭人還沒見過這玩意,真要打起來,張添壽憑借著這六輛坦克,進攻能力或許不足,防守起來綽綽有余。

荷蘭人的海軍還是比較有實力的,當然這僅僅是相對而言。

世界大戰之前,荷蘭皇家海軍擁有一支總數1萬人的水兵隊伍,擁有3艘裝備了3門210毫米口徑艦炮的3500噸級岸防戰列艦、5艘裝備有2門240毫米艦炮的5000噸級岸防戰列艦,以及6艘現代化的3800噸“荷蘭”級防護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