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原形畢露

大約在半個月之前,當胡蒂爾仔細研究了費爾昂塔德努瓦戰役的經過之後,就向總參謀部建議,將德軍防線後撤到色當,憑借著那裏的山地阻擋外籍軍團裝甲部隊的步伐。

同時胡蒂爾也在強烈要求德軍研制坦克,在胡蒂爾看來,坦克這玩意兒,和海軍的戰列艦一樣,只有同噸位的級別才能相互抗衡。

不得不說,胡蒂爾對於坦克的認識很正確,胡蒂爾的建議也很及時,只可惜,不太符合實際。

此時的德國,維持現有規模的後勤供應都已經很困難,根本不具備生產坦克這樣浪費資源的大家夥的條件。

至於將防線後撤到色當,更是沒有多大可能性。

色當距離蘭斯大概80公裏,距離法國和比利時的邊境線只有14公裏,如果德國人撤往色當,就幾乎相當於是退出法國領土,這會導致德軍開始懷疑,懷疑他們這三年來付出努力所獲得成果的價值。

這是德軍總參謀部甚至是德國政府都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既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胡蒂爾就只能帶著第18集團軍硬著頭皮死扛。

但是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當實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胡蒂爾也無能為力。

胡蒂爾心中因此充滿憤怒,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他將不得不使用德軍士兵的血肉之軀對抗外籍軍團的鋼鐵洪流。

至於結果會如何,不僅上帝知道,胡蒂爾其實也知道。

和胡蒂爾一樣,秦致遠心中也充滿憤怒。

羅米尼地區的戰地醫院出事了。

就在十天之前,日軍第六師團發起了他們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作戰行動,這次盲目的作戰行動給第六師團帶來了慘重的傷亡,5700人戰死,400多人負傷。

看看這傷亡比例,如果不是親眼目睹,會令人感覺發生了數據顛倒。

這些傷兵當天就被送往設置在羅米尼地區的戰地醫院,接受華人軍醫和法國護士的救護。

這個戰地醫院內目前有近千名華人傷兵,同時還有近四千名安南傷兵,以及近萬法國傷兵。在第17集團軍俘虜的德國人中也有傷兵,但他們沒有住進戰地醫院的資格,只能在戰俘營裏接受德國醫療兵的救護。

別說什麽醫生眼中的傷員沒有國別之類的廢話,聖母婊在戰場上活不過一個小時。

在日本傷員住進戰地醫院之前,戰地醫院的氣氛非常和諧,華人和法國人、安南人相處的不錯,醫患關系也非常融洽,就像是一個真正的大家庭。

但在日本傷員住進戰地醫院之後,和諧關系似乎是慢慢的變了味,詭異的氣氛就開始蔓延。

在這裏要做個說明,日本國內有個習慣,日本軍部並不介意一支部隊的成員全部來自同一地區,日本軍部認為,同鄉關系會增加部隊的凝聚力,進而會提升部隊的戰鬥力。

第六師團來自熊本地區,也被稱為是熊本師團,是日本歷史上資格最老的六個師團之一。

熊本這個地方,民風彪悍好鬥,因為熊本地區多礦山,所以熊本部隊的士兵大多都是礦工,他們沒有接受過太多的文化教育,把從軍看成是比當礦工更好的出路。

這樣一支礦工組成的部隊,戰鬥力固然強悍,軍紀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第六師團是日軍內部戰鬥力最強的幾個師團之一,同時也是軍紀最差的師團,這個倒是沒有之一。

抵達歐洲之前,第六師團的礦工們對歐洲人還存有一定的畏懼心理,再加上師團長明石元二郎的嚴格要求,因此礦工們還能保證一定的紀律性,沒有鬧出太大問題。

但自從礦工們負傷住進戰地醫院,這些受到法國女護士們悉心照顧的礦工終於原形畢露。

第六師團在另一個時空就是以管不住褲襠而聞名的,這支部隊犯下的血債罄竹難書,可以說華人之所以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第六師團的作惡多端。

在日本人抵達法國之前,法國人和華人的關系還是不錯的,雖然有些根深蒂固的老頑固叫囂著“黃禍”,但對於普通法國人,特別是接受過一定教育的法國人來說,華人並不是無法溝通,也不是那麽的古怪難以理解。

至少在醫院裏,因為醫生大多都是華人的緣故,那些法國女護士們和華人的關系很好,他們之中的某些人甚至暗生情愫。

日本人的到來破壞了這一切。

按照“提燈女神”南丁格爾的信條,照顧病人要像親人一樣無微不至,要想照顧孩子一樣體貼友好。

所以法國女護士們照顧起病人來格外用心,噓寒問暖只是基礎,包紮換藥只是本分,為重傷員們按時擦身甚至是扶著上廁所的事也不是沒有。

這本來都很正常,是護士盡職盡責的表現,但到了某些內心深處極度自卑、渴望獲得歐洲人尊重的礦工眼裏,就成了青眼相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