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無法容忍

殖民地人民的悲慘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完的,想想被販賣到全世界的黑奴就可見一斑。

自從進入19世紀以後,販賣黑奴的事日漸減少,但並未完全斷絕。

實際上,販賣黑奴並不是從西方殖民者進行全球殖民才開始的,而是從阿拉伯人進入非洲就已經開始。

當時的阿拉伯人還沒有石油可以買,也賣不出去,因此販賣黑奴就成了某些不事生產的民族的生財之道。

法國人統治下的阿爾及利亞和其他非洲國家一樣,同樣受到宗主國的掠奪和盤剝,此時民族意識還沒有在全世界範圍內覺醒,因此非洲並不流行“革命”,阿爾及利亞人雖然在1905年以前反對過法國人的入侵,但當時間來到20世紀20年代,法國人早已占領阿爾及利亞全境,阿爾及利亞人也不再反抗,他們甚至組織軍隊加入協約國,參加了世界大戰。

外籍軍團在阿爾及利亞的司令部建在奧蘭以南一百公裏左右的西迪貝勒阿巴斯,那裏是外籍軍團精神上的家園,所有的外籍軍團都把那裏當成是聖地……

絕對不包括華人,華人的人數雖然多,但是甚至都沒去過西迪貝勒阿巴斯。

也同樣不包括秦致遠。

阿爾及利亞目前全國領土大約238萬平方公裏,人口大約560萬人,這其中有大約80萬人是歐洲移民以及他們的後裔,大概每平方公裏兩個人多點。阿爾及利亞的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居住在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中南部的撒哈拉沙漠荒無人煙。

當看到阿爾及利亞目前的現狀之後,秦致遠馬上動了心。

要知道,儲量在全世界都排名靠前的哈西梅薩烏德油田就在阿爾及利亞東部偏北地區,那裏的儲量大概有60億桶;距離哈西梅薩烏德油田320公裏的伍爾伍德油田,儲量也超過23億桶。這些地方現在還都是無人區,沒有被人發現,如果秦致遠現在下手把這些地方弄到手……

嘖嘖,想想都令人心潮澎湃。

石油資源的重要性在此時已經初見端倪,但限於歐洲打的不可開交,各國都沒有余力去尋找礦脈,他們只能利用現有的油田支持戰爭。

在戰爭開始時的1914年,法國軍隊只有110輛卡車、60輛牽引車和132架飛機。到目前為止,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了六萬輛卡車和一萬架飛機。同一時期,英國投入到戰爭中的裝備包括八萬多輛卡車和四千多架多架飛機,目前英、法兩國每天消耗的石油達到了出乎人們想像的一萬桶。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石油為現代戰爭的驚人機動性開啟了大門。

在馮·麥肯森元帥的率領下,德國在去年出征羅馬尼亞,主要考慮就是要把以前分屬於英國、荷蘭、法國和羅馬尼亞的煉油、生產和管道企業重組成一個大型聯合企業。

在戰爭中,唯一能夠保證德國空軍、坦克部隊和U型艦隊石油供應的就是羅馬尼亞。

有四成海軍軍艦使用石油作為動力的英國人,曾經在達達尼爾海峽的發動了導致丘吉爾卸任海軍部長的戰役,就是為了確保俄國巴庫的石油能夠供給英法用於戰爭。

時任石油委員會主任的法國參議員亨利·貝任格有一句名言“石油就是勝利的血液,德國過於誇大她在鋼鐵和煤炭方面的優勢,而對我們在石油方面的優勢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在此後的1918年中將會出現。

既然石油足夠重要,而法國人手中的阿爾及利亞擁有巨大的油田卻不自知,這之間肯定有空子可鉆。

於是秦致遠馬上向利奧泰提出詢問購買土地的可能性。

“買沙漠?你不是瘋了吧?要那些地方幹嘛?難道你缺沙子用嗎?”利奧泰難以置信。

作為一名軍人,利奧泰是合格的,但作為一名商人……

利奧泰成不了商人,他在戰場上可以發現稍縱即逝的戰機,但在商業上,他連簡單的“高買低賣”都理解不了。

“如果我告訴你撒哈拉沙漠裏有石油,你總會理解吧!”秦致遠沒有打算吃獨食。

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吃獨食這回事。只有拉到足夠的既得利益者,抱團保護自己的利益,才能享受豐碩的成果,如果秦致遠現在獨吞哈西梅薩烏德油田,那秦致遠唯一的結局就是被撐死,再也沒有半分其他可能。

想想看,如果秦致遠私人擁有哈西梅薩烏德油田,難保法國政府不會眼紅,雖然對於西方人來說,“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一說深入人心,但那是私人財產不夠多的情況下,如果多到一定程度……

想想二戰之後的雷諾工廠吧。

“石油?真的有石油……”利奧泰明顯吃了一驚,直接從椅子上站起來,愣了一下然後又頹然倒下:“有又怎麽樣?撒哈拉沙漠那麽大,難道一個井一個井的打過去?恐怕到咱們死的那一天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