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南征北戰

國內政局混亂,對秦致遠的影響還是有的。

其實從七月份以來,通過北洋政府從民國北方輸入勞工的規模就開始日漸縮小,到10月份,一個月只剩下4000余人,比起年初來整整少了一半。

好在秦致遠還有婆羅洲這一輸入途徑,黃博涵工作很有效率,每個月都能保證有近萬人遠赴重洋,到目前為止,科西嘉島上的華人已經超過了十萬。

這十萬人中,孩子的比例仍舊超過半數,剩下的都是婦孺和35歲以下的青年。

這個數字不包括島上的法國人,也不包括外籍軍團的士兵,如果外籍軍團的華人士兵全部返回科西嘉島,那麽現在科西嘉島上的人口將超過20萬人。

其實還遠沒有達到極限,21世紀的科西嘉島有33萬人口,如果按照華人的生存能力,就算是科西嘉島增加到50萬人,也沒有任何問題。

這15萬人的吃喝拉撒睡其實都要秦致遠負責,每月消耗的物資單是食品就超過3000噸,其中又有比例頗大的肉類以及蛋類食品,也就是秦致遠前段時間左支右撐,廣開財源,這才能堅持下來。

不過從青黴素研制成功之後,這種捉襟見肘的窘境就將大有改觀。

青黴素所產生的利益之高,就算是移民規模再擴大十倍也沒有任何問題。更何況科西嘉島本來就有漁船和果園,自己能解決一部分食物,所以以後食品問題將退居次要地位,科西嘉島的發展即將步入快車道。

其實目前的速度就夠快的,科西嘉島上的居民確實是只有15萬,但同時還有近十萬名從北非雇傭的勞工以及德軍戰俘,這些人每天都在工作,特別是德軍戰俘。

這些戰俘抵達科西嘉島之後,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或許是因為他們在科西嘉島受到了比法國大陸更好的照顧而心存感激,又或許是威廉皇儲的特殊要求,他們工作時的專注程度堪比華人,工作效率更比華人還要更勝一籌。

其實按照教育水平來說,德軍戰俘的普遍受教育程度遠超華人,他們中幾乎絕大多數都接受過中學教育,少部分接受過大學教育,甚至具有加入研究所充當“科研狗”的水平。

這部分人受到特殊優待,當在德國留學過的隆承軒和隆承轅出面邀請之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德軍戰俘加入研究所,成為研究所的編外工作人員。

這個過程非常順利,因為在德軍戰俘中,居然有隆承軒和隆承轅在亞琛大學時的同學,再續前緣就成了順理成章。

陸徵祥最終失望而去,並不是秦致遠不願意把青黴素工廠開到國內,而是國內這個局面,就算是把工廠開過去,恐怕也無法順利投產。

北洋政府朝不保夕,南北各省戰火連天,看似地大物博的民國,實則連一方凈土都找不到,實在是令人扼腕。

青黴素工廠賺錢確實是賺錢,但就怕進入國內會立即成為眾人爭搶的金娃娃,反而會因此多生事端。

雖然現在還不具備設廠的條件,但秦致遠還是做出承諾,一旦條件成熟,秦致遠就會在民國開設生產青黴素的工廠,同時還會著手進軍重工業。

國家想要崛起,如果沒有重工業那就是個笑話,特別是鋼鐵和石油,這兩樣東西,秦致遠一定會拿到手。只有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民國才能具備初步的競爭力,才能進而擺脫西方各國的控制。

目前秦致遠正在進行這方面的人才儲備。

在老雷諾已經開始生產的鋼鐵廠內,有近千名華工分布在從選礦到煉鋼的各個環節。等到兩年之後,這些華工都會成為熟練工人,他們中比較出色的甚至會成為工程師,當這些華工返回民國之後,他們馬上就可以撐起一座鋼鐵廠。

這樣的人力布局,同樣也適用於老雷諾的武器生產車間。

可以這麽說,或許秦致遠送進老雷諾工廠裏的華工們設計能力有所欠缺,但在生產這方面,他們的技術現在並不比那些雷諾工廠裏的老員工差多少,甚至在工作熱情和勞動強度這方面還要高出不少。

華人因為受教育水平所限,起步確實是比較低,但華人一旦適應過來,爆發出來的學習能力的確令人驚訝。

華人有一句老話,叫:藝多不壓身。

這充分體現了華人對於技術或者說技能的態度。

也正因如此,老雷諾才會看重秦致遠手中擁有的人力資源。

秦致遠和陸徵祥聊到最後,還是忍不住向陸徵祥發出邀請,邀請陸徵祥前往科西嘉島,擔任科西嘉島的行政長官。

陸徵祥猶豫再三,還是婉拒了秦致遠的邀請。

並不是陸徵祥不想加入科西嘉島,實在是陸徵祥目前還擔任著北洋政府的駐法大使,如果此時辭職投奔秦致遠,縱然是前程遠大,可說不定會因此導致秦致遠和北洋政府交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