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蘭芳公司

1917年法國的冬天因為一桶石油陷入瘋狂。

1917年民國的冬天則是打得如火如荼,堪比戰亂紛飛的歐洲。

民國紛飛的鵝毛大雪絲毫沒有掩蓋住督軍們的野心,“南北戰爭”愈演愈烈。

不對,比歐洲還要激烈。

隨著英軍在弗蘭德斯的攻勢陷入停滯,歐洲的戰爭再次進入“冬歇期”,協約國的首領們齊聚意大利拉帕諾開會,這一次少了俄羅斯人。

俄羅斯1917的冬天格外寒冷,克倫斯基政府宣告終結,列寧率領布爾什維克組成蘇維埃政府。

列寧上台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德國人議和,這在協約國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之前,俄羅斯是歐洲最具前景、前途最光明的國家,但戰爭進行到現在,俄羅斯已經面目全非。沙皇被關進監獄,克倫斯基被推翻,列寧終於走上台前,相對於英國和法國,列寧和德國更加熟悉。

或許有人還記得,正是因為魯登道夫的同意,列寧才得以從流放地瑞士返回俄羅斯。

魯登道夫的這一手非常絕妙,正如魯登道夫所預料的,俄羅斯因為列寧天翻地覆,首先退出了世界大戰。

俄羅斯的行為招致了英國人和法國人的不滿,這也為日後的幹涉埋下禍根。

美國人也派出代表參加了拉帕諾會議,雖然美國人還沒有上過戰場,但他們在法國已經有了四個師的兵力,這是四個超出常規的步兵師,總兵力超過10萬人。

美國缺少軍官,因此編制超出常規的大。

民國缺席了這次會議,秦致遠現在像一個法國人更多過民國人,陸徵祥雖然想參加但沒有獲得授權。打成一鍋粥的民國沒有心思理會發生在歐洲的戰爭,因為段芝泉的辭職,北洋政府已經自顧不暇。

陸徵祥縱然是想參加也參加不了,因為國內的戰爭,使館失去了資金支持,大使館已經快要揭不開鍋,陸徵祥現在非常後悔兩個月前沒有接受秦致遠的邀請。

在拉帕諾會議中,協約國的首領們達成了兩個共識。

第一,是成立一個盟軍內部最高戰爭委員會。

第二,在1918年中,協約國將不會發動大的進攻。

關於最高戰爭委員會,這個提議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出現,但因為主次之分一直未能達成共識,現在英國人和法國人終於肯面對現實,在爭權奪利之前,先把德國人幹掉。

也不是那麽好幹的。

1917年,英法兩國發動了數次攻勢,除了秦致遠這邊大獲全勝,尼維勒和黑格都被搞得灰頭土臉,看似局面占優,但實際上已經喪失了主動進攻的能力。

法軍還沒有恢復正常,秦致遠手中兵力有限,英國人也開始搞內亂,勞合·喬治終於不滿整天被黑格罵成“狗娘養的”,派遣英軍總參謀長羅伯遜前往法國,分散黑格手中的權利。

通過1917年的戰爭,英國人和法國人終於前所未有的確定,想要獲得世界大戰的勝利,必須要依靠華人和美國人的新生力量。

美國人現在已經有了10多萬人,每個月都有近萬美國士兵抵達法國。

秦致遠手中的華人也在不停的增加,雖然有一部分被分流進入工廠,每個月還是有數千名華人加入軍隊,現在秦致遠手中已經有六個師,近十萬人的兵力,其中有五個步兵師和一個裝甲師。

如果再加上安南的四個師,秦致遠現在手中可供調動的兵力已經超過15萬人。

英國人和法國人對於戰局的判斷,和魯登道夫不謀而合。

在魯登道夫看來,如果戰爭拖延到明年中,在法國的華人和美國人加起來會超過50萬人。

這其中美國人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美國人和飽受戰爭之苦的英國人、法國人不同,美國人具備近似天真的勇敢,他們因為充足的後勤保障吃得飽、穿得暖、有最好的武器,而且經過長達一年多的訓練,美國人也不缺乏技能。

華人更是巨大威脅,秦致遠擁有改變戰局的力量,被譽為“皇室最亮的將星”的威廉皇儲在秦致遠面前敗下陣來,而且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局。魯登道夫的表兄奧斯卡·馮·胡蒂爾在秦致遠面前也沒討到好,他在蘭斯地區一敗塗地,一直退到埃納河後方才穩住陣腳。

如果秦致遠手中能掌握一個集團軍,一旦秦致遠發動進攻,魯登道夫想不到應該派誰去防禦。

按照此時的習慣編制,一個集團軍大約有25萬人左右,大概是12到18個師。

按照魯登道夫的推算,最多到明年中期,秦致遠手中就會有超過25萬人的兵力,到時候有可能將會抵消因為和俄羅斯停戰抽掉出來的全部兵力。

於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就是明年中期,也就是1918年6月份,或者是四月份。

在魯登道夫的計劃中,如果戰爭不能在1918年的四月份結束,那麽德國最好和協約國展開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