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造個富翁出來

英、法兩國主導的殖民體系的坍塌,或者說是民族獨立的大潮,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發生的事。

也就是說,再過三、四十年,民族意識才會普遍覺醒,殖民體系才會坍塌。

在此之前,英、法兩國或者說世界上所有的擁有殖民地的國家,在殖民地都是推行單一的經濟模式,所有的物資分配權都掌握在宗主國的手裏,殖民地沒有自給自足的能力,進而對宗主國更加依賴。

比如在婆羅洲,荷蘭人就是推行種植園模式,婆羅洲因為不生產糧食,所以糧食必須依靠荷蘭人進口,這就使婆羅洲更加依賴荷蘭人的調配,離了荷蘭人,本地原住民連飯都吃不飽。

英國人對澳大利亞也是一樣,澳大利亞現在的經濟支柱是小麥和羊毛,采礦業雖然有初步發展,但還遠遠沒到“坐在礦車上的國家”這個層次。澳大利亞國內沒有工業生產能力,生活用品都需要英國人供應,甚至澳大利亞人連商船都沒有,他們的小麥和羊毛要靠英國人幫忙轉運,才能運到歐洲。

英國人對澳大利亞控制之嚴格可見一斑。

其實民族獨立之所以大規模湧現,主要原因還是英、法兩國沒有充分認識到殖民地的價值,比如說科威特,這個面積僅僅一萬多平方公裏的彈丸小國,集中了全世界十分之一的石油儲量,如果英國人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會放任科威特獨立?

不,他們會搞一次“西進運動”,把科威特變成無人區。

別以為英國人幹不出來這種事,美國人進行“西進運動”的時候,美國還不存在呢,哪裏本來就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但這種單一的經濟模式對於華人行不通,華人已經習慣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吃的糧食自己種,穿的衣服自己縫,房子自己蓋,家具自己打制,根本不需要任何外力介入,華人就能生活得很好。

所以英國人才會發動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打破清國的封閉,說白了,就是要打破小農經濟模式。

對於秦致遠來說,他是想在蘭芳大公國搞一個超大規模的“小農經濟模式”,爭取所有的東西都能自給自足,同時還能把剩余生產能力對外輸出,以換取更大的剩余價值。

那麽對於澳大利亞的鐵礦就要小心操作,否則一旦英國人認識到澳大利亞的價值,英國人肯定會不惜毀約,也要把澳大利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要對付英國人,其實還是要靠法國人,只要是按照正常規則辦事,秦致遠就有把握讓英國人吃個大虧,因為如果上升到國家層面上,哪怕英國看上去國力比法國人要強一點,法國人也不會放棄自己應得的利益。

到時候英、法兩國打嘴炮,不知道誰會贏?

不知道會不會動手?

秦致遠很期待。

於是在二月中的某一天,秦致遠找到老雷諾,商量對澳大利亞的投資。

“買地?那些鳥不拉屎的地方,買來幹嘛?”老雷諾不以為然。

實在是前段時間信了克裏蒙梭散布出去的流言,搶購摩洛哥土地的那些人都賠慘了,那些人買下摩洛哥的土地,就興致勃勃的前往摩洛哥,尋找傳說中的油田。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那幫人在摩洛哥忙活了近三個月,水井挖了不少,油田是一塊也沒找到。很多一夜之間冒出來的石油公司已經資金鏈斷裂無以為繼,只能出售公司購買的土地妄想收回一部分成本。

但買的時候容易,賣的時候可就難了。

摩洛哥現在就是“坑貨”的代名詞,沒有誰敢在這種時候吃下那些所謂的“油田”,那自己的錢扔進那些無底洞裏。

很多人因此傾家蕩產,賠的血本無歸。

但這又能怪誰呢?

秦致遠在總理府門前那句“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提醒言猶在耳,現在總不能怪秦致遠挖了個坑讓你跳,人家可是提醒了的。

但在當時那種群情激昂的情況下,誰又能分辨得出哪個是陷阱,哪個是天堂呢。

怪只怪自己太貪心。

“上一次我要買新巴庫地區時,你也是這麽說的。”秦致遠不留情面。

“啊哈哈,今天天氣不錯!”老雷諾面不改色,要比臉皮厚,老雷諾可不輸任何人。

“怎麽樣?買不買?咱倆不能出頭,找個英國人去買,反正哪些地方都是山地,現在沒有任何價值,估計那位總督連皮爾巴拉在哪都不知道,花不了幾個子的,但是潛在利益巨大。”秦致遠對於老雷諾沒有任何隱瞞,直接把目的地說出來。

“皮爾巴拉……那裏也有石油?”老雷諾說起石油就倆眼放光。

傑爾巴島到新巴庫油田的石油管道已經鋪了一大半,巴塞爾親王為了能夠早日尋找突尼斯的油田,動用了超過20萬工人鋪設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