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國家行為

其實德國不管戰後向那種方向發展,秦致遠並不關心。

很多人提起德國就會說二戰時的納粹如何如何滅絕人性,猶太人如何如惡化悲慘,但在秦致遠看來,這都是無病呻吟。

比起人類歷史上消失的很多民族,猶太人已經很幸運了。

比如瑪雅人,比如印第安人,比如突厥人,比如巴比倫人……

為什麽沒有人為那些族群鳴不平?

說句題外話,如果二戰美國不是戰勝國,那麽現在應該如何評論美國人的“西進運動”呢?

就算退一萬步講,猶太人是公認的誕生科學家最多的民族,但二戰時期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德國黑科技,正是在清除了猶太人的基礎上才發展起來的。

所以秦致遠對於德國沒有惡感,不管是德皇在位,還是希特勒上台,德國距離民國都太遠了。

也正因為如此,秦致遠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看待德國。

“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發展下去,德皇可能會退位,德國將變成一個民主國家。”秦致遠謹慎的說出自己的意見。

根據秦致遠所知道的歷史,德皇的確會退位,魏瑪共和國在協約國看來的確算是民主國家,如果沒有意外,在這個時空,應該也是這個走向。

當然了,因為秦致遠的出現,這個進程或許會快一些。

“民主國家?他們想都別想,我們將會肢解德國,把他變成無數個對法蘭西沒有任何威脅的小國。”福煦心狠手辣。

“這只是一廂情願,英國人恐怕不願意看到法蘭西在歐洲大陸一家獨大,美國人也不願意看到。”秦致遠實話實說。

英國對於歐洲的作用就是個攪屎棍,英國人從來就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出現,因為那會危及英國人引以為傲的“獨立性”,會危及英國人的利益。

21世紀是秦致遠出事的時候,英國人確實是加入了歐盟,但是英國人拒絕加入歐元區,當然了,秦致遠不知道的是,在他出事之後,英國退出了歐盟……

“歐洲大陸的事情輪不到英國人說話。”福煦霸氣十足。

英國人在全球範圍內來說,現在的確是無可爭辯的第一國家,但在大陸上,法國人看不上英國人,德國人也看不上英國人,美國人同樣看不上英國人。

“恐怕不一定,如果加上美國人,法蘭西並沒有任何優勢,恐怕很難達到目的。”秦致遠並不回避。

美國和英國、法國互相之間的關系很特殊,曾經英國是美國的宗主國,在美國獨立戰爭的時候,法國人給了美國人很大幫助,所以英國人恨法國人,但當面對德國人的威脅的時候,法國和英國又不得不抱團取暖。

當然現在美國才是英國和法國兩國的債主,在英、法、美三國之間,美國人的地位正在上升,雖然沒有達到一家獨大的程度,但至少已經有了和英國。法國平起平坐的資格。

如果說1918年,美國對於歐洲的作用僅僅是後勤基地,那麽當1918年,美國到了暴兵階段,一個月25萬人的速度確實令人驚訝。

不是某一個月,而是每個月。

“該死的,美國人不一定和英國人站在同一立場。”福煦對於政治並不如軍事般精通,至少沒有足夠的敏銳。

“但是美國人和不會和法國站在同一立場。”秦致遠並不看好美國和法國之間並不牢固的盟友關系。

在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之前,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思想嚴重泛濫,他們是誰都不幫,悶聲發大財只顧做生意,只是後來德國沒了錢,美國才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選擇站隊。

所以千萬別認為美國參戰是為了所謂的“正義”,他們只是因為沒錢賺了,所以才想加入世界大戰,想辦法在戰後再撈一把。

如果歐洲還有錢買東西,美國人才不會這麽著急參戰呢。

話說回來,如果不參戰,一旦世界大戰結束後,那戰後的利益分配也就沒有美國什麽事了。

“說真的,我不認為德國在戰後對法國是威脅,如果法國在戰後不過分苛刻對待德國的話。對於法國來說,一個潛在的對手正在壯大,那更值得法國重視。”秦致遠隱晦的點明北方那頭熊。

“你是說俄羅斯?”福煦不以為然,因為不管怎麽看,現在的歐羅斯都對法國沒有任何威脅。

德國強行施加在俄國身上的《布列斯特條約》,等於是直接肢解了俄羅斯,而素來以“鐵血無畏”自稱的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默認了《布列斯特條約》的存在,並沒有繼續糾纏。

俄羅斯這樣做,等於是喪失了所有作為一個大國的尊嚴,法國人痛心之余也感到不齒。

沙皇治下的俄羅斯是法國的盟友,是法國制衡德國的重要夥伴。失去了俄羅斯這個盟友,法國人現在沒有安全感,所以現在法國的主流思想就是肢解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