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海參崴

從去年的十月革命之後,俄羅斯的政局就處於動蕩之中。

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為了和德國人停戰,被迫簽訂了《布涅斯特和約》,這份合約在俄羅斯國內引起了軒然打破。

俄羅斯人對於領土的渴望是根深蒂固的,但同時俄羅斯人又是缺乏遠見的以及貪婪的。

俄羅斯人不放過任何一個獲得領土的機會,同時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弄到錢的機會,哪怕是把俄羅斯的先輩們弄到的領土換成錢,俄羅斯人也會這麽做。

出售阿拉斯加,這在21世紀看來是無腦之舉,但在當時,這是扭虧為盈的神來之筆。

《布涅斯特和約》的簽訂,使俄羅斯喪失了上百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同時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還要支付給60億馬克,俄羅斯士兵要全部復員等等。

這個條約雖然使俄羅斯成功的退出世界大戰,但引發了俄羅斯國內所有愛國人士的強烈不滿,他們因此反對布爾什維克,甚至成立了以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為首的臨時政府,試圖和布爾什維克爭奪國內政權。

列寧知道《布涅斯特和約》傷害了俄羅斯人的感情,俄羅斯人雖然簽訂了《布涅斯特和約》,但是俄羅斯人從來沒有準備執行。

在《布涅斯特和約》簽訂之後,負責談判的托洛茨基被迫辭職,於是列寧既懲罰了簽訂“賣國條約”的“叛徒”,又把布爾什維克政府的權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上。

有必要記述的是,托洛茨基是十月革命的直接領導者,是俄羅斯布爾什維克軍隊的締造者。

說實話,如果輪聲望,在托洛茨基簽訂《布涅斯特和約》之前,托洛茨基和列寧在俄羅斯布爾什維克中不相上下。

就在去年的冬天,當德國簽訂《停戰協定》之後,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馬上就宣布《布涅斯特和約》無效,有關《布涅斯特和約》中的各所有內容全部作廢。

這才是真正的國際關系,別說什麽“約定”什麽“契約精神”,真到了國家利益的層面上,所有的條約全部都是廢紙一張,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存在,如果不需要,那它就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雖然列寧的手段足夠高明,反應也足夠快,但《布涅斯特和約》的影響已經釀成,這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宣布作廢”就能消除的。

此時的俄羅斯,國內已經是風起雲湧,紅白兩方磨刀霍霍,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反映到巴黎,情況也是一樣的。

列寧試圖讓協約國的首腦們理解,俄羅斯人和德國人簽訂條約是迫不得已,如果可能,俄羅斯人絕不會退出戰爭,就算是退出,俄羅斯人也在世界大戰中做出了貢獻,這不應該受到漠視。

高爾察克也在遊說協約國,尤其是法國,高爾察克承諾,如果法國肯施以援手,那麽俄羅斯人仍是法國人的忠誠盟友,俄羅斯將和法國在國際事務上保持一致。

法國人有心幫助高爾察克,但法國目前無能為力,因為世界大戰給法國帶來了太多傷害,法國無力馬上發起另一場戰爭。

英國人的情況也一樣,英國人也支持高爾察克,但英國人也派不出軍隊。

美國人的情況比較特殊,美國人同樣不願意派出部隊,因為現在看上去還沒有到勝負已分的程度,美國人在這個階段想賣東西。

呃……可惜,威爾遜的算盤打錯了,俄羅斯布爾什維克確實是想買東西,但布爾什維克們沒錢。而高爾察克有錢,但高爾察克不需要賣買東西。

高爾察克所需要的一切物資都由英國人和法國人提供。

高爾察克麾下的軍隊由俄羅斯人和捷克人組成,其中俄羅斯人是以前帝俄時期的軍隊成員,捷克人則是在一戰中捷克為了獨立組成的,和奧匈帝國作戰的部隊,當世界大戰結束後,西伯利亞處於混亂中,捷克人無法返回自己的祖國,只能宣布加入高爾察克麾下。

這些軍隊,其實局勢帝俄時期俄國軍隊的延續,嚴格說起來他們的戰鬥力並不高,雖然因為英法的援助武器上有所更新,但作戰方式和作戰理念和以前比起來並無二致。

因此當他們面對新生的布爾什維克軍隊時,其實並沒有多大優勢。

也正因為如此,自去年的11月18日高爾察克發動政變奪取西伯利亞臨時政府的所有權利後,高爾察克遲遲沒有發動針對莫斯科進攻。

高爾察克很清楚,就憑他手下的這些部隊,他不一定能成功打下莫斯科,消滅布爾什維克政權。

高爾察克需要幫助。

而當高爾察克環顧歐洲的時候,高爾察克並沒有找到希望中的援軍,於是只能擴大視野,一直到地中海。

嗯嗯,科西嘉島就在地中海。

二月底,一位來自遙遠的鄂木斯克的俄羅斯人通過老雷諾拜訪秦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