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八月十五

外籍軍團進入俄羅斯之後,小規模戰鬥林林總總打了不下百余次,大規模戰鬥一次也沒有發生。

莫斯科布爾什維克對外籍軍團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忌憚的,他們想先擊潰鄧尼金的部隊,然後再和外籍軍團正面作戰。

負責統管外籍軍團這四個師的是劉子正和葛立夫,這倆人各率兩個師,從進入俄羅斯之後就互為犄角,一直都保持20公裏左右的距離一直向北推進,既不過分遠離,又不太過接近。

外籍軍團的兩翼分別是“南俄武裝力量”的三個師,這是鄧尼金的手下,主要由前黑海艦隊官兵、士官生、頓河哥薩克、高加索各地區、烏克蘭軍區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愛國者”組成。

在目前的俄羅斯,不管是布爾什維克還是臨時政府,他們都認為自己才是“愛國者”,對方則是“叛國者”,這不是出於宣傳考慮才這麽說,而是這些官兵們真的就這麽認為。

雖然鄧尼金的部隊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協約國式”訓練,也裝備了協約國支援的武器,但在外籍軍團看來,這還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的戰鬥力非常有限。

好在鄧尼金手下的將領們還算有自知之明,他們倒也沒有爭奪戰場主導權的意思,就是率領部隊配合外籍軍團作戰,既不冒進,也不退縮,和外籍軍團保持著同步的頻率。

這樣一來,劉子正和陳康健他們的進展雖然不快,但勝在穩紮穩打,他們的推進雖然效率並不算高,但是相當有序。

就在鄧尼金發動進攻的同時,愛沙尼亞的尤登尼奇和鄂木斯克的高爾察克也在向莫斯科進軍,他們試圖攻占莫斯科這個俄羅斯的心臟,徹底絞殺新生的俄羅斯布爾什維克。

面對數路進攻的敵人,布爾什維克對南線的“南俄武裝力量”以及東線的臨時政府采取遲滯方案,盡量延緩這兩個方面進攻的速度,而集中兵力對付西線的尤登尼奇,想先擊潰這一路,然後再對付南線和東線。

嗯嗯,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布爾什維克在戰略上沒有犯錯。

劉子正和葛立夫發現了布爾什維克的意圖,因此和鄧尼金積極溝通,想加快進攻速度,盡快攻占莫斯科,以結束這場戰爭。

對,在劉子正和葛立夫看來,這些俄羅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怎麽強大,如果加快速度,外籍軍團完全有能力在布爾什維克擊潰尤登尼奇之前攻占莫斯科。

但面對劉子正和葛立夫的積極,鄧尼金的回應卻有點曖昧。

鄧尼金堅持按照目前的節奏向莫斯科進攻,盡量避免因為輕敵冒進導致無謂的損失。

劉子正和葛立夫又不傻,他們馬上就明白了鄧尼金的意思。

鄧尼金這是在借刀殺人,任由尤登尼奇被布爾什維克集中優勢兵力擊潰,然後鄧尼金才會和高爾察克去摘取莫斯科這個肥美的桃子。

這麽看來,如果布爾什維克擊敗了尤登尼奇,轉而繼續對付高爾察克,那說不定鄧尼金還是不會采取劉子正和葛立夫的方案,繼續保持坐山觀虎鬥的架勢……

如果鄧尼金真要是這麽打算,那麽劉子正和葛立夫就要做好如果外籍軍團遭到布爾什維克優勢兵力圍攻,但卻沒有任何人會來救援的準備。

因為如果布爾什維克擊敗了尤登尼奇,轉而對付鄧尼金,高爾察克說不定也不會施以援手。

沒錯,俄羅斯人就是這麽冷酷無情,他們趕出來的最極端的事就是前線還在打仗,後方卻在清洗有作戰經驗的“可疑”軍官。

僅僅是一個“可疑”,就要被關押起來,然後不經任何審訊就地槍決,人數甚至多達上萬人。

這種行為實在是令人無法評價。

眼看臨時政府還沒有擊敗布爾什維克,就為了勝利後的分配出現內訌的苗頭,劉子正和葛立夫也只能步步為營,互為犄角的向北推進,因為除了外籍軍團的這四個師,劉子正和葛立夫現在無法信任任何所謂的“友軍”。

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縱然是刻意放慢速度,到五月中,外籍軍團的鋒線還是推進到了奧繆爾。

這裏距離莫斯科只有300公裏。

到這個地方,已經算是進入俄羅斯的腹地,縱然是仍沒有遇到布爾什維克的主力部隊,但是各種遊擊隊和義勇軍越來越多,外籍軍團有時候一天會遇到十余次小規模進攻,這大大減緩了外籍軍團的推進速度。

如果說原來的速度是烏龜,那麽現在的速度就是蝸牛。

其實如果放開了打,外籍軍團完全可以在一個星期內打到莫斯科。

從進入俄羅斯境內開始,這裏的地形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莫斯科的位置就在東歐平原的中部,從奧繆爾到莫斯科之間沒有高山,也沒有太大的河流,非常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部隊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