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有辱國體

想要孤立日本人並不容易,但是也不算難。

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就是利益之爭。

英國人之所以能和日本結盟,源於英國人在上個世紀末期擔心俄羅斯人的勢力在當時的清帝國泛濫,所以英國人才會選擇和日本人結盟,試圖利用日本人的實力遏制俄羅斯人。

現在時過境遷,俄羅斯帝國已經不存在,清帝國也不存在,英國人和日本人結盟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

再加上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趁著列強無暇東顧的機會攫取了大部分的在華利益,幾乎占領了所有的民國市場,因此英國人對日本人實際上已經非常不滿,所以英日之間的聯盟已經在破裂邊緣,或許只需要一個契機,英日聯盟就將不復存在。

而就在英國人對日本人心存不滿的時候,日本人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遠遠不僅是表面上看起來的經濟衰退、社會混亂那麽簡單,更讓日本人看清了歐洲列強特別是英國人和法國人衰弱的本質。

簡單說來,日本人現在看不起歐洲列強,日本不認為歐洲列強有多麽強大,至少沒有看上去那麽強大。

日本人認為,他們的羽翼已經即將豐滿,是時候要一飛沖天了。

想想看吧,僅僅是一個德國,就讓英法兩國如此狼狽,如果德國人也有一個強大的盟友……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麽20年後日本人要和德國人組成軸心國聯盟。

而在這一個時空,秦致遠和蘭芳橫空出世,使日本面臨極大威脅,這讓日本人對英國和法國的不滿已經到了極點。

蘭芳這個國家,身上有著濃重的英法烙印,特別是法國。

蘭芳等於是法國一手扶植起來的國家,而看看蘭芳的位置,善於發散思維的日本人很難不想點什麽。

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正眼看世界,那麽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定數,如果側眼看世界,那麽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陰謀。

日本人現在就懷疑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陰謀,針對日本的陰謀。

好吧,這算是受被迫害妄想症。

也不算是妄想,因為秦致遠現在正在火上澆油。

火上澆油也是有技巧的,最起碼不能把自己牽扯進去,於是風波從英國倫敦開始。

還記得世界大戰期間,倫敦的媒體曾經有一段時間,集體開扒日本人的各種黑歷史,當時倫敦市民群情激奮,要求英國政府斷絕了日本這個卑劣國家之間的關系,接觸和日本人的同盟合約。

當時是戰爭期間,英國政府使用行政命令,將那場風波強制性的壓制下去。

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就在八月份,倫敦的媒體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再次開扒日本人的黑歷史,而且這一次更加徹底,更加聲勢浩大。

其實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不幹凈,真要仔細說起來,都有那麽一兩段黑歷史,甚至就連剛剛成立的蘭芳,在成立之初針對原住民的某些舉動也不光彩。

但沒人關注這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日本這個島國上。

倫敦這座城市,在目前來說,還是全世界的經濟中心,傳媒業也因此非常發達,從偏政治的《泰晤士報》到關注八卦的《太陽報》應有盡有,因此開扒日本的黑歷史那就是全方位的。

當然了,開扒黑歷史,總要有點證據的,於是所有的故事都從一張照片開始,這就是著名的“弗洛貝奇照片”。

在這張照片上,一共有四十多人,雲集了公卿、商人、教師、武士、幕臣等等職業,而這些人全部都是推翻幕府、對明治維新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功臣。

看看這些名字吧,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大室寅之佑……

都是些鼎鼎大名的日本重臣,唯一陌生的可能就是大室寅之佑。

但大室寅之佑在這裏可是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太陽報》頭版頭條刊登出他們得出的結論:前任的明治天皇根本就不是原來的明治天皇,天皇早已被人冒名頂替,而頂替者就是大室寅之佑。

這一消息一經刊發,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如果明治天皇被頂替,那麽也就是說現在的日本天皇的血統已經混淆,現任天皇大正根本就不具備登基資格。

這可是大事件!

日本駐英大使馬上聯系英國政府,要求英國政府進行行政幹預,命令《太陽報》立即停止對日本的汙蔑。

但是不是汙蔑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消息已經迅速擴散。

第二天,法國《費加羅報》,美國《紐約日報》,蘭芳《每日新聞》等等只要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報紙,紛紛對此事進行轉載。

特別是《每日新聞》,《每日新聞》的歐洲分部和亞洲分部同時轉載這個新聞,並且對當日的報紙進行免費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