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種族歧視

整個八月下旬,蘭芳各地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說實話,很多農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多的大米,以至於許多人在把糧食收入糧倉之後,確定蘭芳政府不會征收任何稅賦,以至於情緒失控嚎啕大哭。

民國北方人喜歡吃小麥,南方人喜歡吃大米,這只是一個概括。

真正的現實是,有的吃就不錯了,趕上荒年,吃糠喝稀的時候也是有的,甚至如果再有個天災人禍,易子而食也不是奇聞,哪裏還有心思挑三揀四?

但在蘭芳,人們真正做到了想吃什麽吃什麽。

蘭芳是個島國,海產品本來就極為豐富,熱帶水果更是隨處可見。

蘭芳政府有自己的國有農場,使用拖拉機進行耕種,在遍布全國的35個國有農場中,工人的數量不到五千人,但他們卻耕種著超過五十萬畝土地,每年的產量可以達到60萬噸,供應蘭芳所有的軍隊和國家公務人員食用綽綽有余。

當然了,以上只是理論數據,目前的產量還沒有那麽高,而且到農忙季節,這些農場附近的駐軍會到農場裏幫忙,否則的話,光是育秧就能把農場裏的工人們累死。

雖然看上去很不錯,但秦致遠並不滿意,因為現在的農業機械還不夠完美,進行大規模耕種的時候還是有點力不從心,如果農業機械能進一步提高,那麽生產效率將會進一步提升。

因此秦致遠在蓬萊島上開設的第一個研究所就是農業機械研究所,由已經從科西嘉會到蘭芳的詹奇文負責。

詹奇文是留法學生,兩年前加入隆承轅的研究所,擔任隆承轅的副手。

詹奇文在機械設計上很有一手,參於了科西嘉動力研究所和雷諾工廠聯合研發運輸機的攻關小組,算是設計行業的後起之秀。

秦致遠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研究所分拆成不同的專業研究所,這樣的話更加專業,效率更高。

這也是正常現象,當一個研究所已經不夠用的時候,分拆是必然的。

其實目前各種農業機械基本上都已經出現,比如種水稻要用到的插秧機,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機械產品,而且居然還是日本人申請的。

秦致遠當然不願意交給日本人專利費,於是就組織手下的研究人員開始攻關改進,改進項目不僅是插秧機,而且收割機、烘幹機、碾米機都在改進範圍。

秦致遠就是要在蘭芳推行農業機械化,好為將來開發北疆區積累更多經驗。

目前北疆區的歸屬問題還是懸而未決。

日本人雖然焦頭爛額,但仍然堅持蘭芳應該把北疆區還給民國,英國和美國的態度還沒有松動,法國旗幟鮮明的站在藍方一側,堅決和蘭芳保持一致。

最近的國聯大會上,一直在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

不過這個問題想要解決並不容易,因為蘭芳的態度很堅決,只要民國還處於戰亂之中,蘭芳就不會把北疆區交還給民國。

而日本的態度更加堅決,日本人現在已經提出威脅,如果蘭芳不把北疆區交還給民國,那麽日本將退出國際聯盟,準備用自己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這也僅僅是威脅而已,日本人除了海軍能穩勝蘭芳一籌,在別的方面沒有任何優勢。

而隨著外籍軍團撤往北疆區,蘭芳現在已經在北疆區集中了近20萬軍隊,真打起來,日本人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海軍這個東西怎麽說呢,對付島國進行封鎖,海軍的確是有用,但如果是對付蘭芳北疆區這樣一個龐大的地區,那海軍的作用極其有限,看地圖就知道,蘭芳的北疆區已經深入西伯利亞,最遠端已經達到貝爾加湖附近,這使北疆區擁有近兩千公裏的縱深,在這種前提下,軍艦已經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看看剛剛結束的世界大戰就知道,對戰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陸地戰場,海上戰場能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封鎖。

而蘭芳雖然是個島國但擁有龐大的疆域和遼闊的水域,等到蘭芳初步具備了工業基礎,那麽蘭芳根本就不會畏懼任何封鎖。

更何況,現在全世界只有秦致遠對於空軍的前景最清楚,在擁有這個時代最強的空軍的前提下,蘭芳還真不怕日本人的海軍。

真的,蘭芳的空軍,現在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強的,甚至沒有之一。

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屬於外籍軍團的飛機就已經突破500架,其中戰鬥機和轟炸機各半。

世界大戰結束的這大半年裏,蘭芳持續從法國訂購飛機,現在的飛機數量已經突破千架,其中在400架戰鬥機裏,雷諾工廠生產的“比揚古”式戰鬥機有近百架。

“比揚古”式戰鬥機,在蘭芳被稱為“殲一式”戰鬥機,這種單翼戰鬥機是現在全世界最先進的型號,日本人想研究出來最少需要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