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王冠販子

當時間來到八月底,距離十月份秦致遠登基的時間已經是迫在眉睫。

秦致遠登基是選在民國農歷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如果換算成公歷,是1919年10月八號。

算算時間只剩一個多月,但很多事都還沒有準備好,甚至連登基要用的王宮都還沒有修建完畢,這麽想起來,的確是有點迫在眉睫。

關於登基儀式,秦致遠本來是不想大操大辦,但當秦致遠表達了這個意思後,遭到了內閣的堅決反對。

對於一個王國來說,國王登基是頭等要事,這是一個國家的象征,不可能隨隨便便糊弄過去,那也太草率了,不僅僅是對國家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國民的不尊重。

直到此時,秦致遠才理解“天家無私事”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既然內閣堅持要一個符合蘭芳國家形象的儀式,那麽秦致遠就只能配合,著這個問題上,內閣堅持的態度近乎固執,秦致遠也不得不妥協。

其實就連黃博涵也不知道登基都需要些什麽程序,都需要準備些什麽東西。

好在此時清帝國被推翻還不到十年,前幾年又經歷過洪憲復辟,前年張勛又鬧出來一出清政府復辟的鬧劇,所以想找到精通登基儀式禮節的人還真不難。

民國國內的戰亂讓很多人都意識到有一個強有力中央政府的好處,甚至很多人因此懷念清政府。

清政府的確是腐朽不堪,但相對於此時戰火紛飛的民國來說,清政府統治下的國內大體上還是平靜的,雖然邊疆地區百姓苦不堪言,但內陸地區總體上平靜。

民國的“南北之爭”現在真的是已經燒遍大江南北,拒不完全統計,民國的28個省以及兩個特別地區,有24個省處於戰亂之中,局面可謂是糟糕至極。

民國的戰爭客觀上也方便了蘭芳移民,自從蘭芳加大移民力度之後,每個月都是數十萬人通過沿海各省前往蘭芳,其中戰亂爆發頻繁的地區移民最多。

這麽一對比,安靜平和沒有戰爭的蘭芳真的就是天堂。

也不是沒有戰爭,只不過戰爭都爆發在其他國家的領土上,和蘭芳的百姓沒有什麽關系。

秦致遠的登基儀式吸引了很多目光,目前確定要參加儀式的有法國總統雷蒙·撲恩加萊,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美國總統威爾遜,民國總統徐世昌,以及教宗本篤十五世。

只看這個陣容,就知道現在當時強國對於蘭芳的態度。

不過好像有什麽奇怪的生物亂入。

沒錯,就是本篤十五世。

蘭芳對於宗教,采取不鼓勵、不限制的態度,不管是對於天主教,還是佛教、道教,蘭芳的態度都一樣。

當然了,因為土生土長的原因,道教在蘭芳似乎受到某種程度的照顧,不過這一點並不明顯。

同樣的,因為和天主教的關系,天主教在蘭芳似乎也受到某種程度的照顧,不過這一點同樣並不明顯。

還有佛教,其實這個才是以前在華人中傳播最廣泛的宗教,但秦致遠對於佛教的“出家”思想並不感冒,因此在蘭芳的傳播就有點問題。

佛教在民國,其實是個很吃香的行業,因為寺院有田產,又不需要交租,因此僧人的生活也還算不錯。而在蘭芳,不管是佛教還是天主教,又或者是道教,都不允許有任何財產,他們唯一的進項就是要依靠信眾的捐贈,而且還不準刻意誘導。

這樣一來,蘭芳的宗教就單純許多,沒有太多的衍生利益,也就不會滋生太多麻煩。

當然了,對於蘭芳的這項政策,並不是所有人都贊成,比如天主教的萊德·奧爾巴赫。

在秦致遠崛起的過程中,天主教出力甚巨,甚至到現在,天主教仍然繼續給秦致遠提供每個月500萬美元的資金。

這個數字和以前相比漲了不少,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秦致遠的地位也在提高,蘭芳國王相對於外籍軍團的軍團長,地位已經提高了不止一個層次,本篤十五世需要更多地籌碼,才能維持在秦致遠心中的地位。

既然有投資,那麽就有所求。

這一點秦致遠很清楚。

在秦致遠返回蘭芳之後,奧爾巴赫也跟著秦致遠後腳抵達蘭芳,於是蓬萊島就成了天主教在亞洲的宗教中心。

就在目前的蓬萊島上,一個規模宏大的教堂正在建設中,奧爾巴赫野心勃勃的宣稱,要把天主教建成堪比巴黎聖母院那樣的地標性建築,因此建築周期有可能長達數十年。

秦致遠對此持鼓勵態度,在蓬萊島建設一個堪比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堂,至少可以為蓬萊島增加一處風景名勝,也更有利於蓬萊島上研究所裏的西方人安心工作。

後世的PLA在國際上飽受詬病,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PLA們沒有宗教信仰,而這一點在西方社會來說不可思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