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成長

目前的蘭芳,正處於一個社會轉型期。

隨著高層的基本穩定,一批既得利益階層已經出現,這些既得利益者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以黃博涵、黃錦盛為代表的本地人,一類是以秦致遠和秦致勝為代表的軍方,最後一類是來自民國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華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群體的側重點也都有所不同。

以黃博涵和黃錦盛為代表的本地人逐步放棄了種植園,開始向著輕工業方面轉型,日用品、服裝廠、面粉廠、各種罐頭廠如雨後春筍,正在逐漸豐富蘭芳的輕工業品種。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重工業,也同樣離不開輕工業。

蘭芳的重工業全部都是國家控制,這一點不容動搖,誰都插不進手。

輕工業則不一樣,為了讓黃博涵、黃錦盛他們的資金進入流通範疇,秦致遠對輕工業持開放態度,只要想做,任何人都能加入進來。

黃博涵確實有眼光,黃博涵和位於蓬萊島上的化學研究室正在開展合作項目,力求打破美國人對於塑料行業的壟斷,假以時日,昔日的“糖業大王”有可能會變成“塑料大王”。

蘭芳成立之後,就在蘭芳從民國加大移民力度的同時,很多來自民國的企業家也湧入蘭芳,在這些人中,有識之士自然也不少,他們在民國有著盤根錯節的關系,了解民國的需求,又因為黃博涵他們已經開始從種植園行業中退出,於是農業就成了來自民國的企業家們的香餑餑。

民國目前需要的是什麽?

不是武器,也不是錢,而是糧食。

雖然民國正在進行著遍及全國的戰爭,雖然蘭芳正在持續的從民國移民,但民國的人口相對於民國的土地產出來說還是太少,身在連某些部隊的軍糧都出現了問題。

在這種前提下,從蘭芳往民國倒騰糧食,就成了很多商人的不二選擇。

幾乎每天,都有裝滿大米的貨輪從巨港和椰城出發開往民國,等到回程的時候,上面的大米就會變成蘭芳亟需的人口。

相對於輕工業和農業,以秦致遠和秦致勝為首的軍方代表更注重基礎行業,比如航運業、鐵路、新生的航空業、以及涉及到境外產業的采礦業,軍方對這些行業更感興趣。

隨著瀛洲、高麗等地的回歸,運輸機雖然從技術上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但因為機場的建立,蘭芳已經有了一條從北疆區連接金州的空中航線,這極大地催生了航空業的發展,更提升了蘭芳對於擁有更大載重量、更大航程的運輸機的需求。

這個任務,還是要落在航空發動機研究所上,於是最近這段時間,秦致遠找隆承轅的次數就有點多。

“咱們目前的航空發動機,還是秉承雷諾工廠一貫的風冷式結構,研究所之前對雷諾工廠提供的發動機進行了一定的優化,不過各項功能指標並沒有根本性提升,想要得到根本性改進,要等到咱們自己設計的發動機投產之後才行。”隆承轅的匯報不涉及具體參數,說了秦致遠也聽不懂。

秦致遠能為隆承轅提供一些幫助,但僅限於飛機本身的氣動原理、發展趨勢等等,具體到實際技術上,秦致遠提供不了太多幫助,那還需要隆承轅帶著研究員們去摸索,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突破。

這些有關方向性上的指導已經足夠了,科研研究,最怕的不是某些技術難點,哪怕是再大的“攔路虎”隨著科技進步都能搬掉,科研工作最怕的是方向性錯誤,一旦出現方向性錯誤,很多時候根本就無法彌補。

就像是世界大戰開始前法國對於火炮使用的理解上,就是出現了方向性錯誤,如果不是法國底子足夠厚,恐怕法國在德國人的強大火力碾壓下早已經崩潰。

世界大戰後期盟軍開始反攻之後,很多情況下正是因為大口徑重炮的參與,盟軍才能一帆風順。

“咱們的發動機工廠什麽時候能夠投產?”秦致遠只從總體上把握,具體的細節交給專家處理。

“今年是不行了,估計要到明年下半年,工廠的問題是小事,主要還是材料,新式發動機想要真正發揮全部設計功率,主要還是要看材料的改進程度,現有的材料強度不夠,如果應用到新式發動機上,估計能發揮三分之二的能力就算不錯了,而且壽命會大大縮短,估計還不到現有發動機的一半。”隆承轅言語間不無怨念。

“那就去弄材料啊,你哥最近在幹嘛呢?”秦致遠對隆承軒的工作表示不滿。

“一直呆在實驗室,每天都在試驗,他已經夠忙了,可沒有偷懶啊,我可以證明。”一筆寫不出兩個“隆”麽。

“昨天晚上材料實驗室發生了一次事故,一名研究員才配制材料時操作不慎造成爆炸,該研究員當場死亡,一名高級研究員耳膜受損,估計以後會失聰。”米夏在旁邊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