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M1加蘭德

一個刻意照顧,一個小心迎合,談起來就格外順利。

僅僅是兩天,一個大概的框架就已經確定,只剩了些細枝末節需要填充。

蘭芳將為北洋政府提供包括火炮、坦克在內的武器彈藥、同時還有大量的糧草補給,以及軍事參謀和軍隊教官,為北洋政府武裝出大約為十萬人的部隊,以用來國內平亂。

在平定叛亂之後,蘭芳的商品進入民國時將會擁有關稅上的最惠國待遇,同時蘭芳可以對“國統區”進行移民,在人數上不設上限。

說實話,現在的民國,能讓蘭芳看得上眼的東西真不多,在得到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之後,蘭芳幾乎不缺少任何礦石原料,蘭芳現在擁有的資源比民國多得多,就民國那點東西,蘭芳還真看不上眼。

民國唯一讓蘭芳羨慕的,就是民國的人口。

不過這個問題隨著時間推移,總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的,蘭芳現在需要的只是時間。

其實從兩年前開始,蘭芳就已經著手從民國移民。

經過兩年的努力,蘭芳現在的華人人口已經超過一千五百萬,其中有近一成是兩歲之內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那些移民遷入蘭芳之後才出生的,華人的繁殖能力可見一斑。

只要給生活安定的華人時間,每家每戶有個三四個孩子都是少的,有個五六個才是正常,有個七八個也不是不可能。

假以時日,就算是蘭芳不從民國移民,蘭芳也會有足夠的人口。

當然了,如果現在算上高麗人,那麽蘭芳的人口就要向著三千萬以上邁進。

這倒是也沒什麽關系,高麗人的移民方向是北疆區,那邊對於人口的需求更加急迫。

秦致遠並不擔心談判,天時、地利、人和都已經具備,如果這樣還不能談出一個好結果,那陸徵祥和黃博涵都可以回家帶孩子去了。

談判開始的第一天,秦致遠和福煦一起乘坐專機前往望海州的坤甸,視察那裏的兵工廠。

目前的坤甸地區,已經成為蘭芳的軍工基地,就在坤甸附近,大大小小的兵工廠超過20個,能生產蘭芳軍隊需要的所有物資。

同時在坤甸還有數個研究所,從最普通的輕武器,到最高端的戰列艦主炮,在這裏都能找到相應的研究部門,這將會極大地推動蘭芳軍工業的發展。

秦致遠和福煦這次來,主要目的是要檢驗輕武器研究所剛研究出來的B-2式步槍。

“現在的步槍已經足夠好用了,射程和威力的完美結合,配合著各種輕重機槍,火力層次搭配的已經非常不錯,B-1式步槍是制式武器,如果要換裝,代價極其昂貴,你可要考慮清楚。”福煦的思想還是偏保守。

“栓動步槍總是要淘汰的,打一槍拉一下槍栓,不僅效率不高,也會破壞戰士們技術動作的連續性,我們需要更有效率,尤其是在沒有機槍配合的情況下,相對於步槍,機槍總是太重了,我們需要讓普通士兵更有效率,尤其是在單兵作戰的情況下。”秦致遠知道軍事發展的趨勢,對於武器的研發一刻也沒有放松過。

“嗯哼,我看了你的設想,說實話,想法不錯,但你有沒有考慮過成本?連發步槍在作戰時確實是有優勢,但士兵們要攜帶更多的子彈,對於後勤的要求更高,如果十年以後再換裝,那當然很好,但如果是現在,我認為沒有必要。”福煦還是不贊成。

福煦這輩子是勤儉持家習慣了,法國陸軍部從來沒有給過福煦近乎無限的資金預算,因此福煦總是習慣量入而出。福煦的思想也和現在的通用軍事思想是一致的,就在目前的全世界,坦克和飛機等等新武器的大量應用,導致普通步兵的地位再次下降,看上去只有一支步槍的普通士兵真的就成了消耗品,沒有任何人重視普通士兵。

秦致遠的想法不一樣,秦致遠對於自動武器的理解深刻,並且對於坦克和飛機的作用同樣理解深刻,總會有些地形並不適合裝甲部隊展開,也總會有轟炸機覆蓋不到的地方,甚至有連機槍都不適合使用的情況,這種時候,就需要步兵使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

無論到任何時候,人的因素最重要。

“我們現在有一個契機,民國要求我們支援武器彈藥,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現在的B-1式步槍支援給民國,然後咱們就能換裝新式武器,這並不需要太高成本,至少因為民國的接手,可以為咱們彌補一部分損失,同時保持單兵武器的先進性,也有利於咱們的部隊發揮更強戰鬥力,這兩者並不沖突。”秦致遠有轉嫁成本的方式。

“好吧,好吧,就先看看再說,如果真有你說的那麽好,那麽換裝也無所謂。”福煦有保留的同意。

目前的蘭芳,已經不是那個連礦石都需要從安南進口的蘭芳了,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石正源源不斷的輸入蘭芳,秦致遠雖然表面上都是付了錢的,但因為“天使傑克”的原因,等於是把錢從一個口袋裝到另一個口袋,所付出的並沒有看上去那麽多,甚至比從安南進口鐵礦石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