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潛在威脅

第二天,幾乎是所有的報紙都對溥儀遷出紫禁城做了大幅度報道,尤其是《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用增刊的形式刊登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並且在增刊中有民國總統徐世昌和總理秦雲鵬聯名的《告全體國民書》,等於是給這件事做了官方定性。

正如徐世昌和秦雲鵬所預料的,這個消息傳開之後,真的沒有幾個人認為是民國政府言而無信,更多人在稱贊這是大快人心,還有人在質疑為什麽溥儀能在紫禁城裏呆到現在才被趕出去。

或許那些遺老遺少是在哀嘆哭泣,但他們已經沒有了權力,同時也喪失了話語權,所以沒有人關注他們,他們也沒有獲得任何同情。

滿清政府畢竟是存在了近三百年的王朝,愚忠的子民還是有,有人就在京城的一家小報上表示,民國政府不應該如此粗暴,應該用更加溫和的手段處理此事。

這個所謂的“理性”,或者說是欲蓋彌彰的偏幫沒有造成多大的風波,當天就有一群不明身份的“吃瓜群眾”湧進那家報社,把報社砸了個稀巴爛,連編輯帶記者全部都拖到大街上暴打一頓。

這也沒激起多大風浪,哪怕是警察姍姍來遲都沒有被責難,於是很多蠢蠢欲動懷有異樣心思的家夥就偃旗息鼓,徹底沒了聲息。

民國的《每日新聞》雖然只是分社,印刷量並不小,在整個民國都首屈一指,秦致遠自然也看到了報到。

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秦致遠和朱莉就在長城上,看完新聞之後,秦致遠忍不住長笑三聲。

其實剛剛是早上八點,太陽剛剛升起,八達嶺附近的山裏還有層薄霧在山間縈繞,遠山近景都籠罩在薄霧之中,看上去真有點朦朧,薄霧中的長城真的就像是盤踞在山間的巨龍,蜿蜒曲折不見首尾,的確是壯觀。

空氣中的濕度很大,或許是早上還下了點雨,地面上有點濕漉漉的,邊際上已經長出了青苔的石階稍微有點滑,人走上去有點危險,秦致遠還是先安排人走了一段評估下安全等級,這才和朱莉、老雷諾他們一起登長城。

現在還沒有“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個說法,自然也沒有石碑供人憑吊,這樣的長城反而更加的純粹,更加的沉默。

相對來說,八達嶺這一段明朝修建的長城是現有保存最好的,但因為最近這些年的年久失修,看上去也有些破敗,因為荒無人煙,少有人來遊覽,長城上荒草橫生遍地瓦礫,和後世的幹凈整潔不能比,甚至有的地方整塊的垛口都已經坍塌,敵樓也坍塌不少,真的是要好好維護一番,否則的話,這樣的長城未免太讓人失望。

這個失望也僅僅是針對見識過21世紀長城英姿的秦致遠來說,對於朱莉他們來說,長城就是那個毫無疑問的“世界奇跡”。

當然這年頭還沒有“世界第幾大”這麽個說法,但並不影響朱莉他們對長城的好奇。

“壯觀,實在是太壯觀了,而這樣的壯觀要延伸近萬公裏,真令人敬佩。”費迪南·福煦贊不絕口,身位軍人,費迪南·福煦能夠理解冷兵器時期長城的作用。

“的確是很壯觀,而且是修建在崇山峻嶺裏,在那個沒有工程機械的年代,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麽完成的。”老雷諾也在旁邊感慨,因為是商人出身,第一反應就是成本和建造難度。

“勤勞、智慧、已經我們充滿靈巧的雙手。”秦致遠出現的正是時候。

“其實從軍是角度上說,這樣做並不可取,這等於是人為的對戰爭形態加以限制,估計這道城墻修好之後,華人也喪失了開疆拓土的動力,繼而喪失了骨子裏的血性。”費迪南·福煦想的有點多。

“恰恰相反,我認為華人是愛好和平的民族,長城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證明華人對於這個世界並沒有太大的野心,我們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至於血性,那從來就沒有消失過,否則華人世界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一樣,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裏。”秦致遠有不同意見,雖然現在秦致遠是蘭芳國王,秦致遠還是習慣站在華人的立場上說話。

“注意你的身份,你現在可是蘭芳國王。”費迪南·福煦沒有反駁秦致遠,從另一個方面迂回。

“這並不沖突,就像是喬治五世,他祖上是德國人,並不妨礙喬治五世代表大英帝國。”秦致遠隨手就能找出佐證,而且還很合適。

關於喬治五世的血統,這個算是英國王室的黑歷史。

1714年,這一年英國的安娜女王逝世,由於沒有留下後嗣,選誰當國王一下子成了大問題。本來,拜各國王室數百年的通婚所賜,英王散布在歐洲各地的親戚挺多,選擇面也挺廣,但由於吸取了光榮革命的教訓,大臣們決定一定要選一位新教徒國王。於是安娜的表兄、德國漢諾威選帝侯之子喬治·路德維希·馮·漢諾威公爵被邀請到英國即位,史稱喬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