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弱國無外交

無息貸款,聽上去很不錯,實際上都是包藏禍心的。

蘭芳提供的無息貸款,必須是以聯合政府放棄對貝加爾湖的主權為前提條件,同時要從蘭芳購買相關物資,這才能讓這十億蘭芳幣的貸款成為現實。

這個條件當然是非常苛刻的,先不說主權問題,就說這個購買物資,就有很多的彎彎繞繞可以做文章。

蘭芳目前正在換裝,從步槍到飛機,幾乎都在逐步換裝,那麽換下來的武器弄到哪裏去?

秦致遠就準備讓聯合政府當這個“接盤俠”。

高爾察克還真別說不想要,就算是高爾察克的聯合政府不想要,秦致遠也有地方處理這些剩余物資,不管是民國還是北非,又或者是澳洲,都亟需軍事物資,只要有的用,別管成色有多好,基本上是有多少要多少。

這是標準的賣方市場,所以秦致遠一點都不擔心。

高爾察克當然也不甘心任由秦致遠宰割,於是在談判重新開始的時候,高爾察克提出,這十億無息貸款必須要變成無償援助,然後高爾察克的聯合政府就會接受蘭芳的條件。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這就是高爾察克的現狀。

目前的俄羅斯,還是三足鼎立的局面,聯合政府、紅色俄羅斯以及白色俄羅斯都認為自己才是真正能代表俄羅斯的那一個,雖然《停戰協定》已經簽訂,但戰火隨時有可能重燃,高爾察克必須要做出選擇,到底是要維護俄羅斯的利益,還是要保證聯合政府的存在。

嚴格說起來,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選擇題。

有聯合政府,才有俄羅斯的利益,沒有了聯合政府,俄羅斯的利益誰來保證?

看上去接受蘭芳的條件,就是高爾察克的唯一選擇。

當然還是有變數的,唯一的變數在於英國人。

談判開始之初,高爾察克邀請了英國人列席談判。

秦致遠也不甘示弱,同樣是邀請了法國人列席談判,於是在整個談判期間,英方代表安德魯·肯尼迪和法方代表艾登·魏爾德就成了木偶人,他們幾乎沒有提出任何建設性意見,只能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糾纏不休。

法國人肯定是和秦致遠站在統一陣線,英國人有心針對蘭芳,不過卻是力不從心。

就在前幾天,英國人和他們的仆從軍已經被趕出了沙撈越,全面退回馬來半島,這也標志著英國人想要返回沙撈越的努力徹底失敗,英國人在蘭芳望海州大陸的最後一點統治勢力已經土崩瓦解。

當然了,英國人到現在還認為那是加裏曼丹島,並不認為那是望海州。

不過那又能怎麽樣呢?

不管是加裏曼丹還是望海州,英國人對於那裏原本屬於馬來亞的土地已經無力控制,只能任由沙撈越政府成立。

如果從全球來看,英國人的實力的確還是很強,但在東南亞這一塊,不管承認與否,英國人已經喪失了優勢。

英國人還有龐大的艦隊,但同時也有龐大的殖民地需要維護,英國人不可能把他們的全部實力用到沙撈越,那並不符合英國的整體利益。

當然了,雖然英國人在沙撈越無力回天,但該下的絆子還是要下,該給蘭芳添堵還是要添堵,在這一點上,安德魯做的還算不錯。

“如果聯合政府沒有異議的話,蘭芳想要擁有整個貝加爾湖也沒有問題,不過這十億蘭芳元的援助,已經超出了《停戰協定》的範圍,同時也違反了咱們不幹涉俄羅斯內政的約定,所以這個提議不可能成為現實。”第三次談判,安德魯終於明確提出了英國的意見。

外籍軍團退出俄羅斯之後,英國、法國、美國、蘭芳曾經有一個約定,類似針對民國的《武器禁運協定》,各方統一約定不向俄羅斯任何一方提供武器援助,以盡早結束俄羅斯的混亂局面。

這個《協定》並沒有官方文本,僅僅是一個口頭約定,針對各方的約束力都極其有限,英國人現在拿這個《協定》說事,也不過是為了給蘭芳添堵,再也沒有其他意義。

當然了,如果高爾察克也同意從英國進口一些軍事物資,那麽就皆大歡喜。

世界大戰之後,英國也有大量的軍隊復原,英國國內現在也有大量的剩余武器彈藥等待買主,如果現在能扔給高爾察克一部分,那也算不錯。

就算是英國人不賣給高爾察克那些積存的軍事物資,為高爾察克重新生產,英國人也是合算的,現在世界大戰剛結束,各國的軍工部門都處於產能過剩狀態,有訂單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再有更多要求實屬奢望。

高爾察克明白安德魯的意思,但並沒有馬上給出答案。

高爾察克在權衡得失,要了蘭芳的,又要了英國人的,那麽如果法國人也提出類似要求,聯合政府是買還是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