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結束的開始

在帕斯遠征軍司令德裏克·查普林的堅持下,上午九點,包括“帕斯號”在內的五艘帕斯遠征軍軍艦還是向黑德蘭港發動了猛烈攻擊。

客觀上說,“帕斯號”雖然是一艘即將退役的破船,艦上的武備還是不錯的,英國人也算是費盡心思,把“帕斯號”賣給帕斯人的時候更換了艦上的主炮,現在的“帕斯號”上擁有四座雙聯裝203毫米口徑主炮,如果在加上副炮,單單是“帕斯號”一艘軍艦的火力,就能頂的上黑德蘭港的全部防禦火力。

但戰爭不是簡單的數字換算就可以決出勝負的,武器也不是決定輸贏的唯一因素,對戰爭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人。

負責防守黑德蘭港的部隊雖然成分復雜,但現在基本上都是黑德蘭人,這場戰爭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場保衛家園,反抗西澳大利亞州暴政的戰爭,所以這場戰爭幾乎不需要動員,防守部隊的士氣就已經高到一個無以復加的程度。

負責進攻的帕斯市遠征軍的成分也很復雜,特別是海軍成員,他們基本上都是帕斯市從英國雇傭來的,看在錢的份上,他們會做他們該做的事,但如果要求士氣高昂戰鬥意志旺盛那就是吹毛求疵。

相對來說,帕斯遠征軍的陸軍們戰鬥意志要更加旺盛一些,不過現在還沒有到登陸階段,陸軍們暫時排不上用場,因此炮戰只在軍艦和岸防炮台之間進行。

黑德蘭港的炮兵是以外籍軍團時期的炮手為骨幹力量組成的部隊,這支部隊中的中堅力量全部都參加過世界大戰,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同時具有意志頑強,永不服輸,配合默契等等優點,特別是最後一點,在炮戰剛開始沒多久,就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岸防部隊的炮台一共有四個,這四個炮台一共也只有12門火炮,要說火力強大實在是說不過去,這時候戰術就祈禱非常重要的作用。

負責指揮炮兵的軍官叫段成業,這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炮兵指揮官,在外籍軍團時期就已經升任少校,負責指揮一個炮兵團。為了能最大程度發揮岸防炮台的威力,段成業在防波提下設置了指揮中心,統一指揮所有的火炮,同時對一個目標發動攻擊,而且在目標選擇上,段成業沒有選擇目標最大的“帕斯號”,而是選擇了噸位更小的驅逐艦。

軍艦在設計的時候,都考慮過裝甲防護,一般來說,同級別的軍艦很難用火炮將對方擊沉。

“帕斯號”的主炮是203毫米,那麽也就意味著,“帕斯號”對203毫米口徑火炮的打擊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如果憑借著岸防炮台的150毫米口徑火炮,很難對“帕斯號”造成什麽重大傷害。

而那些驅逐艦則不同,不管是“黑天鵝號”,還是“喬治五世號”,這些驅逐艦上裝備的火炮也是同樣的150毫米,那就表示岸防炮台的150毫米火炮對這些驅逐艦是擁有一定攻擊能力的。

有一個因素必須要重視,就是這些客觀條件存在的年代。

帕斯遠征軍的這些驅逐艦,即使是最年輕的“黑天鵝號”,也有超過10年的艦齡,所以在當初考慮裝甲防護時,這些驅逐艦參照的是十年前的火炮威力,相對於目前的火炮來說,這個防護程度就大大滯後了。

戰爭是推動科技發展的最大動力,世界大戰期間,幾乎是每天都有新技術、新工藝出現,世界大戰開始時裝備的武器和開始一年後裝備的武器已經截然不同,至於世界大戰前和世界大戰後,那壓根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武器之間的差距甚至能用“代差”來形容,所以這些驅逐艦上雖然使用的也是150毫米口徑火炮,但無論是在射程上還是在威力上,都和岸防炮台上的150毫米口徑火炮有著巨大差距。

這種差距在戰鬥開始不久就已經顯現出來。

其實在經過前兩輪的試射之後,岸防炮台上的火炮群在第三輪齊射的時候就對“波丁頓號”形成了跨射,這充分顯示了統一指揮的威力,也令高傲自大的英國海軍官兵們頓時緊張起來。

炮戰進行到第45分鐘,二號炮台發射的一枚炮彈在“波丁頓號”號附近形成了近失彈,“波丁頓號”的推進裝置受到影響,速度頓時從25節下降到不到15節。

這簡直是個最好的靶子,就像是黑夜裏熊熊燃燒的火炬一樣醒目。

段成業馬上指揮炮台集中攻擊“波丁頓號”,雖然“波丁頓號”的艦長用盡了渾身解數,終於在第55分鐘,三號炮台內的侯興安炮組發射的一發炮彈命中了“波丁頓號”的煙囪,倒塌下來的煙囪重重的砸在艦橋上,造成艦橋內包括“波丁頓號”艦長在內的12人死亡,這一變故使得“波丁頓號”失去了指揮中樞,就像是鮮嫩可口的小羊羔行走在危機四伏的荒野中,頓時招致更多不懷好意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