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不要一張臉的英美

1920年12月25號,農歷11月16,蘭芳和法國向暹羅發動進攻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先不說暹羅國王拉瑪六世如何的奔走呼號,在國際上反應最大的是英國人。

1893年,曼谷王朝和法國簽訂了《暹羅條約》,條約規定:暹羅將將湄公河東岸的老撾領土劃給法國,並向法國賠款300萬法郎。

這個條約其實是英、法兩國妥協的產物,而且還是法國人先提出來的。

19世紀中,英、法兩國在亞洲的殖民地越來越大,其中在東南亞這一塊,英、法兩國的殖民地已經快要接壤,為了避免兩國之間有可能發生的那些麻煩,法國人建議:維持一個強大、獨立的、兩邊都有明確國界的暹羅王國,使大不列顛領土和法國在印度支那半島的領土之間有一個固定的屏障。

這一建議得到英國人的認同,於是就有了《暹羅條約》。

一直以來,就像是《泰晤士報》曾經所說的:英國無論如何不能在印度支那同法國為鄰,現在已經是劃清不許法國逾越的那個界限的時候了。

自從《暹羅條約》簽訂之後,湄公河就成為法國不可逾越的紅線,英國和法國雖然在東南亞都擁有廣大的殖民地,但因為暹羅的存在,英國人和法國人可以維持相安無事的局面。

現在法國人居然又主動打破這個平衡,英國人的震怒可想而知。

12月25號是西方傳統的聖誕節,蘭芳因為擁有眾多的天主教徒,也舉行了一系列慶祝活動,就在接到蘭芳和法國向暹羅展開進攻的電報後,英國駐蘭芳大使歐文·喬納找到蘭芳外長張敬宗,馬上就表達了英國的抗議。

“這和《暹羅條約》無關,那是暹羅人和法國人的約定,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們之所以進攻暹羅,也並不是要破壞地區安寧,而是要為在暹羅國內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同胞討回公道,自從拉瑪六世上台之後,我們的同胞在暹羅遭受到什麽樣的待遇,您應該很清楚,現在是暹羅人要付出代價的時候。”面對歐文·喬納的質問,張敬宗這麽回答。

這個回答倒也算是理由充分,不僅解釋了蘭芳為什麽會向暹羅發動進攻,也解釋了法國人參與進攻的原因。

現在的東南亞就是一潭死水,蘭芳這個鲇魚一頭紮進來,肯定會破壞現有的平衡,這時候法國人適時插手,是為了在變局中攫取更大的利益,以便在未來的紛爭中占據更大的主動權。

這也就不難理解英國人的憤怒,因為準備不足,英國人沒有任何準備,一時間派不出軍隊前往暹羅參與這場瓜分行動,那勢必會影響以後的利益分配。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兩個和尚擡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這個比喻在暹羅的問題上很形象,如果是只有英、法兩國在暹羅的利益上發生沖突,英國人和法國人還可以通過協商達成均勢,但如果蘭芳也參與進來,那固有的均勢就無法維持,只能是在重新洗牌後達成妥協。

問題是,在東南亞這塊,有的不僅僅是英國人、法國人和蘭芳人,美國人也是有份的,於是美國駐蘭芳大使格林頓·奧古斯丁也湊過來插話:“沒有規矩的暹羅人確實是應該得到教訓,他們對華人的惡劣行徑應該受到懲罰,不過這個懲罰不應該由某個國家或者是某兩個國家來實施,咱們可以拿到國聯討論這個問題。”

拿到已經淪為雞肋的國際聯盟去討論,也就是說要把暹羅放在一個國際托管的位置上,美國人的狼子野心也是昭然若揭。

美國人的工業實力冠絕全球,英國、法國、蘭芳就算是綁一塊現在也幹不過美國人,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美國人迫切需要更大的市場,如果是進行產品競爭,美國人不怕任何人。

“拿到國聯去討論?恐怕等提上議事日程,拉瑪六世已經被挫骨揚灰了!”歐文·喬納氣急敗壞。

國聯的工作效率只能是呵呵,甚至連個固定的辦公場所都沒有,自從國聯成立之後,到現在兩年多只拿出了十幾項決議,但從來沒有人認真對待過,就歐文·喬納來說,他甚至連那些決議的名字都記不全。

如果參照以往的工作效率,等到國聯討論出結果,整個暹羅都已經被法國人和蘭芳人瓜分完畢,到時候誰都別想讓法國人和蘭芳人吐出來,那絕對是奢望,法國人先不說,蘭芳人絕對是屬饕餮的。

“挫骨揚灰到不至於,我們從來不是殘暴的一方,不信您看大正天皇,他現在還活得好好地,正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身體正在逐步康復中。”張敬宗不著急,說話還是慢悠悠。

這是個蘭芳政府主辦的聖誕節晚宴,大正天皇當然也是出席了的。

現在大正天皇正和威廉二世坐在一起不知道聊些什麽,看樣子大正天皇是一臉木衲,威廉二世則是一臉的生無可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