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斯大林

在蘭芳參謀部的推演中,戰爭最有可能爆發在蘭芳和英國之間。

一旦戰爭再次開始,蘭芳就會以摧枯拉朽之力把英國人從香港和英屬馬來亞趕走,這樣在整個東南亞,英國人的勢力將會蕩然無存,蘭芳將會主導著東南亞的一切,至少可以擁有一個穩定的大後方,這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了,美國人控制的菲律賓也是一個隱患,不過或許是因為菲律賓的消費水平達不到美國資本家預期的緣故,美國人並不怎麽重視菲律賓,麥克阿瑟雖然極力鼓吹要把菲律賓變成美國在東方最堅固的堡壘,但在美國國會內麥克阿瑟並沒有盟友,所以沒有人響應麥克阿瑟的建議,菲律賓到現在還一如十年前一樣,除了他們的軍隊看上去正規了一點。

就算是美國人參戰,蘭芳也有把握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美國人趕出菲律賓,這樣一來僅憑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的島嶼,那根本就無法成為美國人的前進基地,甚至美國人在那些島嶼上的力量根本就無法自保。

蘭芳的艦隊和空軍可不是吃素的,蘭芳的戰列艦雖然不如美國的多,但“泗水級”航空母艦和雷電會讓美國人明白未來戰爭的方向。

或許到那個時候美國人就算是回過神來,也終究是無濟於事。

相對於曾經的日本,蘭芳的工業實力不可同日而語。曾經的日本人在和美國人開戰的時候還要從美國進口鋼鐵,從東南亞英美殖民地進口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現在的蘭芳則沒有這個問題,而且恰恰相反,美國人需要從蘭芳進口天然橡膠和棕櫚油等等工業原料,所以當初日本人的劣勢是蘭芳現在的優勢,就算蘭芳無法擊敗美國,美國也休想輕易擊敗蘭芳。

或許等到蘭芳的第二個五年計劃或者是第三個五年計劃完成,到時候就不是美國能不能擊敗蘭芳的問題,而是美國能在蘭芳的進攻中抵抗多久的問題。

就目前來說,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還都在恢復經濟的過程中,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中,蘭芳的情況最好,美國的英國的情況也不算差,法國的情況最窘迫,而曾經的紅色俄羅斯,現在已經煙消雲散——

不對,紅色俄羅斯並沒有煙消雲散,雖然高爾察克的聯合政府現在已經占領了聖彼得堡,不過紅色俄羅斯並沒有完全被撲滅,他們從聖彼得堡一路向南,進入鄧尼金的白色俄羅斯和世界大戰後剛獲得獨立地位的波蘭,又開始重新死灰復燃。

在上一次蘭芳北疆區和高爾察克的聯合政府聯手對紅色俄羅斯開戰的時候,鄧尼金並沒有趁火打劫,而是想要坐山觀虎鬥,想要在最合適的時候出現,拿走宴會上最大的那個蛋糕。

鄧尼金的選擇並不是沒有道理,曾經俄羅斯的“冬將軍”幫助俄羅斯人擊敗了無數的入侵者,紅色俄羅斯人在士氣上表現出來的高漲讓鄧尼金有理由相信戰爭能夠拖到冬天,到時候“冬將軍”就會參戰,蘭芳北疆區和高爾察克的聯軍終究還是會鎩羽而歸,而到時候就是鄧尼金上場的時候。

但令鄧尼金和他的主子英國人感到意外的是,蘭芳北疆區和聯合政府的聯軍部隊沒有犯下類似拿破侖那樣的錯誤,戰爭在冬天到來之前就已經結束,鄧尼金的部隊還沒有集結完畢,聯軍部隊就已經攻進聖彼得堡,戰爭隨之結束。

整個過程的發展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鄧尼金和英國人還沒有做好摘果子的準備,就已經成了姍姍來遲的那個人,英國人和鄧尼金什麽都沒有得到——

不對,他們得到了,只不過和英國人以及鄧尼金設想的不大一樣,鄧尼金得到的是“革命的火種”。

必須要說,俄羅斯人曾經對於“革命者”是很寬容的,偉大導師當初被流放西伯利亞的時候,導師還能帶著仆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哪怕是在大雪紛飛的隆冬,偉大導師還能待在溫暖的木屋裏思考怎麽推翻他的沙皇爸爸。

不過等到這些“革命者”上台之後,曾經對他們無比寬容的沙皇爸爸就倒了黴。

這也讓高爾察克徹底看清了革命者的真面目,所以在攻占聖彼得堡之後,蘭芳北疆區的部隊表現還好點,他們把目標放在所有可以移動的物體上,這些都是北疆區的戰利品,是和高爾察克協議中的一部分;高爾察克的部隊則是格外暴虐,他們簡直就像是待在敵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幾乎所有的女人都被集中起來送進軍營,她們的下場淒慘無比,理由是這些女人都是紅色俄羅斯的支持者,男人們則被集中關押,他們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曾經有人建議要集體槍決他們,不過考慮到聖彼得堡要重建,這個建議被擱置。

注意,是擱置,而不是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