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這年頭找個盟友不容易

中東之所以被稱為“中東”,源於西方國家對外擴張是對世界的劃分。

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開始對外擴張,他們以歐洲為中心,把東南歐、非洲東北稱為“近東”,把西亞附近稱為“中東”,把更遠的東方稱為“遠東”。

從地理上,中東地區位於地中海東部,而地中海一向被歐洲人認為是歐洲的內海,所以丘吉爾把中東地區稱為是歐洲的一部分。

這其實有點危言聳聽,歐洲人從來沒有把中東看成是歐洲一部分的習慣,丘吉爾這麽說,只不過是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持,對蘭芳進行圍追堵截。

查爾斯·休斯也不傻,蘭芳和英國的關系不好,但和美國的關系表面上也還過得去,蘭芳和美過背地裏雖然有些齟齬,但表面上蘭芳和美國之間並沒有利益沖突,所以美國沒必要把自己綁在英國人的戰車上。

再說了,美國現在的殖民地菲律賓就在蘭芳邊上,美國人還要保持和蘭芳的友好關系,才能保有在亞洲的這唯一一塊殖民地,如果蘭芳和美國翻了臉,查爾斯·休斯可沒有把握能在蘭芳的顛覆下保住菲律賓。

退一萬步說,蘭芳目前正在做的事,也正是美國想做的。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工業實力,所以美國需要更多市場銷售美國的工業產品,而偏偏此時英國和法國主導的殖民體系都是閉關鎖國政策,美國人在這方面肯定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如果蘭芳打破了英法主導的殖民體系,美國人說不定會為此浮一大白。

有這些彎彎繞繞在裏面,所以縱然是丘吉爾舌燦蓮花,查爾斯·休斯也堅決不上丘吉爾的賊船。

“既然你們已經了解到蘭芳的影響力現在已經龐大如斯,那麽你們就不應該袖手旁觀,這個世界上不應該出現另一種聲音,有一種聲音已經足夠了。”丘吉爾不甘心,還是想把美國人拉上戰車。

“你說的沒錯,這個世界確實應該只有一個聲音,不過如果現在就下定論還為時過早。”查爾斯·休斯不上當,而且話裏含義豐富。

丘吉爾說的“一種”指的是這個世界應該繼續有西方國家主導,而查爾斯·休斯說的“一個”就已經具體到某個國家。

當然了,在丘吉爾看來,查爾斯·休斯所指的肯定是英國。

“現在的中東已經失去控制,如果我們放棄這裏,那麽這裏遲早會成為下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丘吉爾把中東的重要性強調的無以復加。

“不可能的——中東確實重要,但還沒有重要到那個程度,否則世界大戰已經爆發了。”查爾斯·休斯啞然失笑。

查爾斯·休斯說的沒錯,如果中東地區真的那麽重要,那麽英國人也不會一個增援的兵力都沒有,就這麽退出中東。

既然英國人都不重視,美國人更沒理由把中東看作是心頭肉。

“那麽你的意思是不是美國政府什麽都不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丘吉爾終於惱羞成怒。

“當然不是,我們致力於世界和平,所以才有開羅會議這個倡議。”查爾斯·休斯的調真高。

丘吉爾撇撇嘴,心裏估計已經問候了查爾斯·休斯的八輩祖宗,不過表面上也沒有多生氣,英國和美國也是一脈相承嘛——

只可惜,以前英國是老子,美國是兒子,但現在,英國這個老子愈發老邁,而美國這個小家夥已經長大了。

“我們的總統先生在上個月的演講中說道:美洲應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句話說得很對,所以我認為,中東也應該是中東人的中東,這裏已經夠亂了,如果再有外來勢力幹涉,這裏說不定會成為落到貓咪手中的線團,我們要盡力避免這種事發生。”查爾斯·休斯終於肯說句實話。

美國人之所以會建議召開“開羅會議”,肯定也有美國人的訴求,還記得敘伊戰爭的導火索嗎?那就是美國人搞的鬼,美國人絕不願意看到任何一個國家在中東一家獨大,只不過美國人現在沒有插手中東事務的機會,所以美國人才會表現的無欲無求。

美國人可沒有梵蒂岡這條路子,想要插手中東事務,美國人還需要更多努力。

“我的看法和你恰恰相反,正因為有文明社會的管理,這裏才有和平和未來,如果失去了文明世界的力量,這裏將會陷入永恒的黑暗。”丘吉爾有不同意見。

“現實往往事與願違,雖然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是什麽,但現實是現在英國卻要被迫退出中東,如果按照結論分析分析,這也是中東人民的選擇。”查爾斯·休斯不完全贊成。

和丘吉爾具有的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一樣,查爾斯·休斯也認為自己屬於文明世界的一員。但很明顯查爾斯·休斯不是完全贊成丘吉爾的話,對於美國人,中東最理想的狀態是大家都撤走,然後恢復中東的“原生態”,那樣美國人就能揮舞著支票本進軍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