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警惕

秦致遠長談後的威廉三世終於開了竅,離開蓬萊島王宮之後,威廉三世立即向留守國內的德國首相馬克思親王發電報,讓馬克思親王和美國人立即展開談判。

就和秦致遠設計的一樣,威廉三世的要求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要求美國加大貸款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求法國和比利時從魯爾區撤軍。

世界大戰後法國和比利時占據了德國的魯爾地區,這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如果拿不回魯爾地區,德國的復興就無從談起。

對於德國人的態度轉變,美國人舉雙手贊成,美國國務卿查爾斯·休斯甚至給秦致遠發了電報,感謝秦致遠在德國接受“道威斯計劃”中作出的努力,同時邀請蘭芳也加入“道威斯計劃”。

美國是在參與蘭芳和也門談判的過程中嘗到了甜頭,現在又想故技重施。

不過估計查爾斯·休斯要碰釘子,德國可不是也門,想在德國身上零刀割肉並不容易,德國距離蘭芳太遠,秦致遠對德國本土也沒什麽興趣。德國現在就那麽點土地,卻生活著近六千萬德國人,這實在是太擠了,秦致遠不想讓華人去當沙丁魚。

不過面對美國人遞過來的橄欖枝,蘭芳也不好拒絕,畢竟蘭芳和美國剛建立起大使級外交關系,兩國的關系正處於蜜月期,這時候加強合作才是正事,所以秦致遠接受了查爾斯·休斯的邀請,同意向德國提供一部分貸款,但不準備參與到和德國的談判中。

這個談判注定會成為一個笑話,美國人肯定無法順利達到目的拿到賠款,所以蘭芳沒必要去趟這潭渾水。

在準備配合“道威斯計劃”向德國提供一部分貸款的同時,蘭芳也有自己的“對德援助計劃”。

蘭芳的對德援助主要是提供物資、技術、設備、以及人力支援。

秦致遠不打算給錢,美國人都要控制德國的金融了,秦致遠給錢等於是給美國人送菜,秦致遠肯定不會幹這樣的傻事。

蘭芳準備為德國提供的物資主要是食品和工業原料,大米和罐頭必不可少,秦致遠最起碼要保證德國人餓不死,那樣才有力氣保證德國的國家建設。鋼材和石油也赫然在列,這些東西其實是《凡爾賽合約》中明令對德禁運的東西,德國因為有魯爾區可以解決一部分鋼材問題,不過石油就沒有任何儲備。

蘭芳的石油真是多的用不完,單單是一個大慶油田,就已經足夠滿足蘭芳國內需求,新巴庫油田生產的石油都可以用於外銷,拿出一部分來支援德國沒有絲毫問題。

至於“禁運”,那是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時候才出現的名詞,而且從來都沒有認真執行過,蘭芳對德國運的東西早就突破了《凡爾賽合約》的限制,除了法國人,沒人認為這是個問題。

而法國人在面對蘭芳的時候明顯是有點氣短,誰讓法國人“背信棄義”在先呢!

除了物資,設備的人力資源的問題也很好解決,蘭芳提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第二個五年計劃對工業提出更高要求,為了保質保量完成計劃,現在蘭芳的工廠已經開始產業的換代更新,工廠裏有大批的機器面臨淘汰,這些機器正好可以用來支援德國。

有意思的是,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機器都是蘭芳當初從德國弄來的,現在又還給德國人,也算是物歸原主。

人力資源就更沒問題,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工業面臨困境,很多工程師、技術人員、甚至是熟練工人都面臨失業,蘭芳當時向那些即將失業的德國人伸出橄欖枝,又因為德國政府的引導,很多德國人來到蘭芳,為蘭芳的國家建設出工出力,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很大作用。

德國也是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所以雖然在蘭芳的生活條件更優越,還是有很多德國人沒有加入蘭芳國籍,他們都準備在合適的時候返回德國,為德國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秦致遠並不反對這樣的選擇,忠誠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哪怕忠誠的對象不是蘭芳,這些“忠誠”也值得肯定。

所以秦致遠沒有阻攔那些德國人返回德國的意思,反而因為德國的現狀,秦致遠準備派出一批蘭芳國籍的技術人員前往德國,幫助德國重建工業體系。

最令秦致遠感覺自豪的是“技術支援”。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華人和“愚昧”、“落後”等等這些貶義詞聯系到了一起,好像是五千年文明史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在絕大多數都領先於全世界的華人,開始變得不自信,甚至在提起輝煌歷史的時候,都有些“愧對先人”的感覺。

蘭芳從一無所有開始,到現在在某些方面的技術力量已經居於世界前列,不管是汽車還是飛機,又或者是生物和化學,蘭芳都有能拿得出手的東西,現在更是可以對德國提供技術援助,這真令秦致遠感覺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