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不屑

蘭芳的一個特工跑到歐洲的一個共和國裏當了總統,這聽上去有點不現實,實際上也並不令人意外。

其實歐洲一直以來人口流動性都比較大,這年頭最大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嘛,歐洲這些國家又都是不大點的一小堆,又沒有華人世界近乎無限的人力資源,所以歐洲國家一向都很重視人口交流,一個人出生在德國長在法國最後加入了英國國籍實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畢竟歐洲很多國家的國王都是親戚,世界大戰的時候固然是打得頭破血流,和平時期的人口流動還是很頻繁的。

世界大戰對意大利的傷害也很大,意大利雖然戰果不佳,不過光是伊松佐河戰役就打了十幾次,每一次都給意大利帶來幾萬十幾萬的傷亡,前後加起來也有個百十萬,所以意大利也有引進人口的需求。

雷歐·亨利和約書亞·喬迪都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撒丁島的,撒丁島上的意大利人不僅沒有排斥他們,反而用最大的熱情接納了他們。

其實現在的撒丁島上是有一支“國際縱隊”的,這個“國際縱隊”當然不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那一個,那一個要到七、八年後才會出現。不過有一點是相同的,這個“國際縱隊”的成員也來自法國、希臘、英國等等很多國家,他們以前可能是工人,也可能是農民,現在卻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聚集在撒丁島,一起反抗意大利政府的殘暴統治。

歐洲人其實也很有意思,很多時候他們都有非常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富有同情心,不畏懼強大敵人——

好吧,以上都是瞎扯淡,撒丁島之所以會出現“國際縱隊”,原因並不在於歐洲人有多麽的正直善良,而是都等著戰後利益分配的時候分一杯羹。

哪有那麽多聖人啊,為了一個崇高理想甘願付出自己生命的人不是沒有,但絕對不是隨處可見的一抓一大把,歐洲人也沒有多高尚,否則這個世界上哪來的那麽多殖民地?

秦致遠不關心“國際縱隊”,也不關心戰後的利益分配,反正蘭芳已經把最大的肥肉放在嘴邊,如果沒有科西嘉的支持,這個撒丁共和國也成不了什麽事,這是所有人的共識。

秦致遠關心的是整個戰局,當初是秦致遠一手導演了蘭芳的獨立,所以秦致遠很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什麽。

“意大利那邊的壓力大不大?要不要我派點軍隊過來?”秦致遠解決實際問題,對於現在的撒丁來說,軍事支援最實際。

秦致遠當然也不可能光明正大派軍隊過來,那就成了武裝幹涉歐洲內政,這會引起所有歐洲國家的警惕。撒丁共和國不是有“國際縱隊”嘛,蘭芳軍人魚目混珠的本事還是很出眾的,對敵作戰的時候換衣服喬裝打扮也不是一次兩次,做這種事也算是得心應手。

“能派點當然好,我這邊的軍事力量還是不足,到現在也沒有把意大利人徹底趕走,不過也快了,我這段時間放慢了點攻勢,撒丁共和國這邊還有點問題,要先處理一下才能徹底趕走意大利人。”約書亞·喬迪不拒絕蘭芳軍隊的插足,這也算是一個表態。

“怎麽回事?”秦致遠重視任何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嘛。

“我本來是想趕走了意大利人之後直接宣布加入法國的,不過這個意見並不統一,現在反對聲音還是不小,很多人只是想弄一個自治區出來,有高度自主權的自治區,這樣更能獲得意大利人的承認。”約書亞·喬迪說的時候眉頭皺的緊,看來這段時間也是有點頭疼。

其實按照約書亞·喬迪的內心來說,直接宣布加入蘭芳更好點,不過這樣做的隱患更大,那可就坐實了意大利人關於“蘭芳背後支持撒丁共和國”這方面的言論。這樣看來其實還不如加入法國,你看科西嘉多好,除了名義上是法國領土之外,什麽事都是科西嘉人做主,也就等同於是蘭芳做主。

“自治區——嘖嘖,這幫人都是沒腦子的嗎?”秦致遠有點怒其不爭的意思,都已經打到這個份上,還幻想著和意大利人將和,看來還要再讓意大利人連鍋端一次才知道好馬不吃回頭草的道理。

不管是多大自治權的“自治區”,終究都不能和獨立國家相比,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秦致遠這樣獨立自主的想法,很多人還是會有“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念頭,實力不夠強大的時候保持低調也是生存的一種方式。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嘛,很多人過來本來目的就不怎麽純潔,想撈一筆就走的大有人在,這算是政治投機,他們真正在乎的還是他們自己,幫助撒丁共和國只是附帶的。”約書亞·喬迪已經看透了,這個世界上很多事如果掰開揉碎了確實是挺令人寒心的。

秦致遠的態度一向都是激進,所以聽完約書亞·喬迪的話,秦致遠就不想拖拖拉拉:“那你就借這段時間好好純潔一下隊伍,該禮送出門的禮送出門,該清理的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