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

噼裏啪啦,鞭炮聲響,除夕到了。

看著一手拿著粗香、一手拿著煙花,正玩得不亦樂乎的人,道癡嘴角直抽抽。

舅甥,舅甥,到底誰是舅,誰是甥?

此時,外九房大門前,已經紅彤彤一片。只五千響的鞭炮,崔皓就放了幾掛。

現在腳下幾只兩尺多高的編筐,裏面都是各色煙花,是天黑前,崔皓的幾個隨從送來的。

左鄰右舍,前後街坊,有不少孩子探頭探腦地看著外九房外這些煙花。這一片住的都是尋常人家,即便過年圖熱鬧,也不過是放鞭炮,像這樣昂貴絢麗的煙花,放的極少。

崔皓又放了幾個“姹紫嫣紅”的組合煙花,見道癡只是站在旁邊不動,挑挑眉道:“二郎不喜歡煙花?那喜歡耍什麽,同舅舅說?”

道癡笑笑道:“沒有不喜歡,只是覺得旁邊看著,比親手放煙花更真切。”

崔皓大笑道:“好二郎,就是個享福的命。即是喜歡看,舅舅就放給你看。”

一個人尤嫌放的慢,又叫旁邊站著的驚蟄、二柱,還有他帶來的兩個隨從,一起與他放煙花。

須臾功夫,五顏六色的煙花就騰空而起,在幽暗的夜空中,留下一道道綺麗華光。

不遠處,隱隱有小孩子的歡呼聲。

煙花絢爛,美的讓人移不開眼。這場煙花盛會,持續了一刻鐘,天空才恢復平靜,空氣中都是淡淡的硝石味,地上一層紅色碎屑。

崔皓望向道癡,見他臉上露出笑意,終於覺得心滿意足,拉著道癡回了院子。

去年的除夕,外九房冷冷清清,順娘隨著張家去了京城,只有祖孫兩個,都不是多話的性子,安安靜靜地吃了年夜飯。

今年除夕,卻多了個崔皓。

今天一早,崔皓就做了不速之客,空著手上門,可憐兮兮地對王寧氏言及自己“孤家寡人”,客棧裏冷冷清清,所以厚顏上門了。

王寧氏雖對崔皓有些提防,可大過年的,總不好攆人出去,就容他留下。

道癡卻是佩服崔皓,崔皓並不像他表現的那樣直率沒有城府,同樣是上門過年,要是他提了大包小包春風得意地過來,王寧氏固然不會攆人,可絕對不會這般好臉。

老太太憐貧惜弱,即便對崔皓有所忌憚,可大過年的看他一個人飄零,也只剩下憐惜。

舅甥兩個回上房,飯桌已經擺上,滿滿地一桌子。

崔皓眼睛發亮地看著飯桌,看完後眼圈就紅了。

魚糕丸子、清燉魚、荷包丸子、粉蒸肉、蒸珍珠丸子、蒸白肉、三鮮酥肉等半桌子葷菜,都是安陸本地常見的家常菜。

王寧氏與道癡祖孫兩個都茹素,這半桌子葷菜顯然是專程給他準備的。

王寧氏見狀,臉上越發慈愛,開口叫崔皓坐了,方道:“也不知你喜歡吃什麽,就叫人多做了幾樣。這些年離鄉背井,你也恁不容易。”

崔皓仰了下頭,而後咧著嘴笑道:“都是侄兒愛的,謝謝伯娘。在外頭這些年,旁的還好,可吃的這口,還是覺得這邊的好。”

王寧氏帶了幾分憐惜道:“人離鄉賤,在外討生活那裏那麽便宜。要是在外頭累了,就回安陸,安安生生的,就算不如在外頭賺銀子,可勝在日子平安自在。”

崔皓聞言,有些怔住,過了好一會兒,才強笑道:“侄兒也想回鄉享清閑,只是江南那邊的買賣暫時還不得人。不過也說不準,保不齊沒兩年就回來定居,說不定伯娘到時候就覺得侄兒聒噪。”

王寧氏見他神色有異,心中嘆息一聲,道:“怎麽會?老婆子巴不得你常來,二郎身邊也需要長輩教導。”

崔皓的注意力果然被外甥轉移,看著道癡,帶了幾分不滿,滿是告狀的口氣道:“伯娘,二郎性子太悶了,跟個小老頭似的,這個年紀正是該鬧騰的時候。”

王寧氏笑道:“二郎是長大了,過了今晚二郎就十四。”

崔皓有些遺憾道:“侄兒若是早回來幾年就好了。這舅舅當的,一眨眼錯過了二郎小時候,也不知像不像我當年。”

這話聽得人心裏跟著發酸,王寧氏道:“外甥肖舅,定是錯不了。”

崔皓這才笑了,端起酒壺,給王寧氏斟滿,道:“有伯娘愛護,二郎比我這舅舅有福氣。這裏侄兒敬伯娘一杯,祝伯娘福壽綿長。”

王寧氏端起酒來吃了,這才開始開席。

一頓年夜飯,吃的賓主盡歡。

飯後,崔皓便同道癡陪著王寧氏守歲。

只是王寧氏到底年過花甲,熬到子夜就有些受不住。等外頭傳來四更的梆子聲,老人家身子已經有些打晃。

道癡便勸王寧氏歇下,自己帶了崔皓回東廂。

崔皓的臉上不見乏色,可也沒有了在上房時的笑模樣,面上多了沉重,望著道癡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