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靜

道癡依舊按照蹭了王琪的馬車回家,臨下車前,道:“七哥,幫我問問大哥,新馬車到了沒有。”

上個月月末回來,他請王珍幫忙定制一輛馬車。

王琪道:“哪有那麽快,你選的都是重料子,又是在武昌府車行定制。”

道癡道:“有了馬車,祖母往後出行也便宜些。”

王琪笑道:“曉得你孝順,有了舅舅給的銀子,就是給叔祖母買馬車。”

說話之間,他打量外九房的大門,過年時新刷的明漆,院子裏房頂也換了新瓦片,不再是昔日陳舊破敗景象。

王琪帶了好奇,對道癡擠擠眼道:“二郎,你兩個舅舅到底給你留了多少銀子,是不是發了大財?”

道癡道:“加起來比比不得七哥一個零頭。”

聽到這個,王琪情緒轉為低沉,道:“二郎,明日隨我去巡莊可好?”

道癡想了想,還是搖搖頭,滿臉誠摯道:“七哥還是請伯祖父安排人手。要是七哥真的就這樣遠了家裏,伯祖父怕是要傷心。”

王琪猶豫道:“這樣好麽?若是祖父身邊的老人,以後尾大不掉可怎麽辦?”

道癡笑道:“若真是伯祖父身邊的老人,七哥當歡喜才是。七哥現下用上,以後分家時也好名正言順地開口要到名下。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我雖樂意聽七哥吩咐,可對於農桑經濟之事,七哥也好,我也好,都是外行,還是尋專人盯著才妥當。”

王琪聽了,面帶歡喜道:“二郎說的正是,我還是央求祖父要人。我身邊就小貓幾只,哪裏有正經當用的。就是等到分家的時候,稍稍得用的家人,也多會奔著長房、二房去。還不若現下借著管理莊子鋪子的名義,從祖父手上要人。”

為了那一百二十頃地之事,王琪不僅對大伯、伯母心生芥蒂,對祖父母也不無埋怨。祖父母並不開口,任由大伯與伯娘給他臉色看,未嘗沒有讓他退一步家和萬事興之意。

王琪不願意退,與祖父母之間關系也尷尬起來。

他打小養在祖父母身邊,對祖父母感情很深。這些日子,他心中也曾後悔,自己是不是做的過了,為了貪心傷了家人情分。不過思量過後,他還是堅持不給。

祖父母雖疼愛他這個孫子,但是對其他兒孫的疼愛也不減。

他記得清楚,小時候他與六郎打架,祖父母訓斥他,而不是訓斥六郎。只因他沒心沒肺,即便哭的撕心裂肺,給盤點心就能破涕為笑;六郎卻是個脾氣大的,被祖父母教訓一頓後,寧肯挨鞭子,也不再進祖父母的院子。

六郎倔強起來,闔家不寧,因為六郎身後有父母兄嫂,使得祖父母對於這個孫子也不好輕慢。

他這個名義上祖父母最寵溺的孫子,即便受了再大的委屈,在祖父母口中也不過是得幾句好話,然後上兩盤好吃的點心。

王琪小時候常為此不忿,對於六郎這個與自己年紀相仿的堂兄也實近親不起來;等到長大,王琪算看明白。

不是寵溺,就是看重。真要論起祖父母心中的分量,自己這個孤兒,怎麽能比得上大伯一家。

不過即便對家人有些心冷,可祖父母依舊是他最親的親人。道癡給他的提議,恰好給他一個台階,讓他能夠與兩位老人緩和關系。

目送著王琪離去,道癡才轉身進門。

開門的不是二柱,也不是燕伯,而是周大順。

上個月月末,道癡曾讓三房下人來家裏拜見王寧氏。因現下外九房的宅子小,就挑了幾個小的過來當差。

田寡婦那裏,因二柱舅舅給二柱定了親事,她們母子不隨他們祖孫進京。安排幾個小的現下就在王寧氏身邊侍候,也省的將來離鄉時,王寧氏用不慣人手。

周家就是周泰長子周大順與長女小喜,張家是女兒春蘭,趙家小子與張家小子、周家二平年紀都是與道癡相仿,可以給道癡做小廝。因道癡現下入王府,身邊只能帶驚蟄一個,這幾個便沒有過來當值。

周大順過來,看守門戶,也是以防萬一。

這兩個月,因街坊鄰居都曉得道癡得了兩個好舅舅,正經有不少人打這邊主意。

外九房已經脫了寒酸氣,有些過日子的好氣象。

周大順躬身將道癡迎進去,稟告道:“公子,小人老爹已經挑好了兩塊田,已經告訴老太太,老太太說等著公子回來拿主意。”

道癡停下,道:“都是多少畝地?”

周大順回道:“一塊三百畝,一塊五百畝。三百畝的是上等水田,五百畝的只是中田,前面的十二兩銀子一畝,後邊人家著急出手,只要七兩銀子每畝。”

道癡在心裏算了算,前者畝少單價貴,後者畝多單價少,總價差不多。只是前者的價格確實不低,他先前問過大致的市場價,上田基本是十兩銀子上下。不過整田難得,價格稍高些也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