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欽差至,遺詔出

道癡入王府三年,曾跟在世子身後接過欽差,可是此次卻是不同。

欽差不是一個兩個,司禮監太監來了三個,谷大用之外,還有韋霦、張錦。這裏的“太監”,可不是閹人的別稱,而是內官的品級。

內廷二十四衙門中,除了司禮監設有數個太監之外,其他衙門只有掌印才是“太監”品級,是正四品。

除了三個四品內官,還有內閣大學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壽寧侯張賀齡、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

內官、閣臣、勛貴、外戚、部堂,這樣的欽差規模,看著王府眾人驚詫不已。

而且,欽差們服白,能讓王公大臣齊齊服喪的,還能有誰?

就是昨日在啟運殿與世子提了“兄終弟及”的劉從雲,看了這樣的欽差團,神色也帶了激動。若說昨日是八分可能,那看了眼前這些,就成了十分。

除了迎請嗣皇帝進京,哪裏會用得上這樣的規模?今上駕崩,成了先帝;王府世子就是即位的天下之主?

劉從雲眼睛直放光。

道癡站在隊列中,也在看著前面的欽差們。谷大用初到安陸時,還沒有服白,現下也換上孝服,看來欽差們早有打算,抵達安陸後換裝。

這些京城大佬們,南下雖匆匆,回程定是安排妥當,無需擔心有什麽異動。

雖說世子在十歲時就已經得封世子之位,可是因他尚未成年的緣故,在面對朝廷欽差時,已經以王妃為首。

王妃與世子的臉上看不出喜怒,按照規矩,大開王府中門,率領王府眾屬員與安陸文武大臣,到王府門口迎接天使。

看到眾欽差服白,王妃面帶詫異,世子則有些怔住。

按照禮制,不管是勛貴,還是文武大員,面對親王妃與親王世子都要行跪拜之禮。可因為他們手中捧了聖旨與太後諭旨,所以要先去王府正殿傳旨後,在正式見禮。

而後,眾欽差被迎到承運殿。

安陸文武百官還在迷糊,他們是中午得到的消息,曉得京城有欽差過來,官驛那裏發公文,讓他們一起去王府聽旨。到了王府,從中午等到下午,等來了欽差,卻是這個光景。

看面前一片素白,除了國喪還能有什麽?為何衙門沒收到國喪的消息?為何這麽多權貴大臣南下安陸?

誰都察覺出不對勁,可在世子與京城大佬跟前,那裏有他們說話的余地。即便是世子升殿,有資格在殿上的官員也有數。

承運殿裏,早已設好香案。眾人齊跪,梁儲面南背北而立,念的卻不是尋常聖旨,而是遺詔。

詔曰:

朕紹承 祖宗丕業十有七年深惟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繼統得人,宗社先民有賴,皇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聰明仁孝德器夙成倫序當立。

殿上一片靜寂,王妃慢慢擡起頭,臉上一行清淚。

世子亦面上悲傷,哽咽道:“皇上……皇上他……”

梁儲哀聲道:“陛下十四日大行,臣等奉太後諭旨南下。太後娘娘這裏,也有諭旨給殿下。”

接下,梁儲又宣讀太後諭旨,既命世子北上繼大位。

宣讀完兩份旨意,梁儲請世子升座。按照朝廷法制,親王離開藩國,必須要先受了朝廷賜下的金符才能離開藩地,否則就要論罪。

承運殿內外,已經是一片哭聲。

王府長吏袁宗臯強忍悲戚,請世子升座。

世子升坐,王府與安陸文武大臣侍立,定國公徐光祚進金符。

世子起身親自接過,諸臣見禮。

雖說大家依舊是口稱“殿下”,可意思卻不同。接了這份遺旨,世子就不再是一地國主,而是大明的嗣天子。

王府眾屬官已經眼睛發亮,地方文武也都激動萬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更何況世子得到的整個天子。

未來只憑著他們在安陸或王府為官的履歷,前程可期。

道癡與劉從雲、陳赤忠等,都站在王府屬官之末,可依舊清晰地聽到完整的遺旨。

直到此時,他終於明白為何會有大禮儀之爭,實在是遺旨上寫的不清楚。

只說是“倫序當立”,並未提及過繼到孝宗皇帝名下。

在太後與朝廷大佬看來,提及“倫序當立”是為了讓世子繼位合法化,省的諸王非議。可是不管是太後,還是閣臣,都覺得正德無子,既然傳位給堂弟,那這堂弟承的當是孝宗皇帝香火,這也合了“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規矩。

可是遺詔上沒提這一句。世子不願意給伯父當兒子,管自己爹娘叫“叔父”、“嬸娘”也說得過去。還有就是王妃,只有這一個兒子,怎麽舍得給旁人做兒子?

官方禮節完畢,剩下的就是殿上一片悲戚之聲。

這個時候,王府屬官中,能在欽差跟前露露臉的,只有袁宗臯與陸松、張佐幾個,其他人則是打發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