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3章 進退兩難(一)

一個月後,遼東,遼水邊上的通定鎮渡口,三十萬大軍連營百裏,旌旗滿天,人喊馬嘶,喧囂的聲浪在五十裏之外都能感受得到。寬闊的遼水似乎也被這支規模巨大的軍隊所震驚,奔騰的速度都比往年的八月要慢了不少,水上已經架起了上百座浮橋,只待遼水西邊的主帥一聲令下,三十萬大軍就將殺過遼水,以不可阻擋之勢將高句麗的遼東之地淹沒。

在這百裏的連營裏,設在通定鎮邊的一座大營顯得格外的氣派,不僅方圓三裏,比尋常的兵營要大上了一圈,而且騎著高頭大馬,披甲蒙面的龍騎禁衛在營地四周逡巡,營地四周星羅棋布的崗樓上,肩膀明顯比普通士兵們寬出許多的神箭手們警惕地注視著遠方,而在營地正中的一面大帳邊,一杆七八丈高的旗杆上,四五尺見方的大旗迎風飄揚,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帥”字。

這個大營正是漢王楊諒的行營所在,也是這次征討高句麗的遼東軍的大營,與營帳外熱火朝天的情形不同,營帳裏卻只有五六個高級將領和幕僚在,而這幫人正分成兩撥,面紅耳赤,七嘴八舌地爭吵著,營帳裏不象是議事的場所,但象是一個菜市場。

站在左手邊謀士行列裏第一位的乃是一個四十多歲,花白頭發,臉上的皺紋密布,雙目如電的文官,中等身材,一襲青衫,神容平靜,正是當今漢王楊諒的首席謀臣,漢王府谘議參軍王頍。

而站在王?身邊的,則是一位須眉如雪,身材魁梧,全身披掛的紅臉老將,歲月的風霜已經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一刀刀印記,他雙眼看天,眉宇間盡是一股桀驁不馴之色,正是傳說中的南朝第一猛將,蕭摩訶,今年已經六十有六了。

與這兩位對面而立的,則是隋朝關隴軍功大將集團中的兩位重量級人物,都是全副武裝,一個是身材高大魁梧,黑臉長髯的王世積,另一位則是個子瘦高,看起來頗有儒將風度的上大將軍於仲文。

兩邊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撥,都對著對面怒目而視,王頍站出行列,對著二十六七歲,一身黃衣的楊諒拱手道:“大王,不可再猶豫了,現在我軍糧道已斷,高仆射看來並不想我等建功立業,現在全軍的存糧只夠吃兩個月,若是強行渡過遼水進軍,只怕會在遼東遭遇高句麗主力,無法速勝,到時候進不得進,退不得退,必定全軍士氣崩潰,不戰自潰。”

蕭摩訶也附和道:“對啊,漢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我們這回是兵馬已動,糧草未行,這仗根本沒法打了,渡過遼水後就進入了高句麗國界,這些天的探報已經證實了高句麗的十五萬大軍已經渡過鴨綠水,現在應該進到安市城一線,如果我軍繼續進軍,十天左右就會與敵相遇,到時候敵前退兵,就難了!”

王世積重重地“哼”了一聲:“大王,這時候就是看咱們的決心了,朝廷組織這三十萬大軍,是何等地不易,我們從涿郡出發,千裏而來,都到了遼水邊上了,卻因為後勤糧草的一點小小困難,就想著打退堂鼓,這樣對得起皇上對我們的重托嗎?”

於仲文也痛心疾首地搖著頭:“是啊,大王,這次皇上以兵權相授,就是對您的信任與支持,想當年滅南陳之戰,我大隋上下籌劃數年,最後也不過出動五十萬人,這次征高句麗,半年的時間咱們就湊出了三十多萬大軍,萊州那裏的水師六萬人早在兩個月前就渡海出發了,算上時日這會兒說不定都已經攻到平壤城下,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是撤軍,不要說對不起皇上,就連那蹈海而去的六萬將士,我們也無顏面對啊!”

蕭摩訶厲聲道:“於將軍,如果渡海的部隊現在已經成功登陸,高句麗怎麽可能還能以十五萬的大軍傾國來援,與我爭奪遼東?一定是他們未能成功登陸,現在我軍要面對高句麗的全國主力,十五萬敵軍加上遼東的四五萬守軍,以逸待勞,實力已經不在我軍之下,而且敵軍是主場作戰,可以選擇堅壁清野的打法,待我軍師老兵後再以精兵決戰,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想退都是不可能了!”

王世積冷笑道:“我聽說過,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蕭將軍,你是不是平陳之戰丟掉了所有的銳氣?如果你不敢打,就請你帶著兩萬人在後面幫我們看守糧道,好好看看我等大隋虎賁高歌猛進便是!”

蕭摩訶本就不是非常擅於言辭,這一下給揭了老底,氣得臉紅脖子粗,手一下子按到了寶劍上,喝道:“你再說一遍?!”

楊諒猛地一拍面前的大案,“蹭”地一下彈了起來:“你們眼裏還有沒有孤這個主帥,當孤是擺設嗎?”

這一下吼起了點作用,四人的頭腦稍稍清醒了點,各自行禮退下,而蕭摩訶和王世積則恨恨地扭頭他顧,不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