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近鄉情怯

太極宮外,蔣權,王樁,許明珠和騎營眾將士仍在等著李素。

程處默先回家了,這次離家大半年,是他領軍解了西州之圍,並與田仁會一同將數萬敵軍擊潰,被陛下封了一個“上輕軍都尉”的銜號,從小到大程處默都沒這麽風光,今日回了長安,他已迫不及待想要回家,打算在他老爹和兄弟們面前顯擺了。

蔣權等到李素出來,上前再次恭賀了他幾句,然後行禮告辭。

蔣權也是長安人,在長安有家有父母妻小,離家數年,此刻也是歸心似箭。

至於騎營剩下的百余老兵,他們原來便是右武衛所屬,則要回右武衛交令,然後等候兵部的安排,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這一次都將卸甲歸田,等兵部和當地官府按軍功給他們分田地,方老五卻老神在在站到李素身後,從此他便是李素身邊的親衛,他的未來早已確定。

老兵們在宮門前一一向李素告別,然後轉身離去。

從長安城門到太極宮門,今日這一路上,他們收獲了無數的愛戴目光,也得到了長安城百姓們最大禮節的尊敬,可以說,今日是他們一生中最榮耀,最輝煌的時刻,此時圍觀的人群已漸漸散去,老兵們互相搭著肩,嘻嘻哈哈往右武衛駐地走去。

夕陽的余暉鋪灑在長安的朱雀大街上,將這群可愛的老兵們的影子拖得冗長,李素看著這群老兵的背影,心中忽然湧起無盡的回憶,耳畔依稀聽到嘶啞的喊殺聲,還有一幕幕並肩以命相搏的畫面,曾經,大家都可以將生命交托彼此的。

“諸位,請留步。”李素忽然道。

老兵們停下,轉身看著他。

李素笑了:“諸位這次交令後,大多卸甲歸田了吧?”

老兵們點頭。

李素又笑道:“李某這裏有個不情之請,大家也知道,今日陛下封賞甚厚,實食邑五百戶,就在長安城外涇陽縣太平村裏,那裏風景甚美,民風淳樸,諸位若是不嫌棄的話,要不要考慮一下去李某的家鄉?從此安享余生的太平日子,我與大家曾經一同並肩殺敵,生死袍澤的情分比什麽都重要,我絕不會虧待諸位,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老兵們愣住了,大家面面相覷後,一名老兵走出來,面帶苦笑道:“縣子……啊,不對,侯爺的盛情,我們這些老夥計深銘五內,只是大家都是些粗鄙武夫,而且小半已終生傷殘,若在侯爺的莊子裏過日子,不僅會給侯爺添負擔,也會讓外人笑話侯爺……”

李素哼了一聲:“為國征戰,傷殘正是你們對外人炫耀的資本,也是我李家對外炫耀的資本,不論誰敢笑話,你們只管大嘴巴扇過去,出事我來擔待。朝廷的賜田很快會下來,我把它都分給你們,不收你們的租賦,每年地裏所出皆是你們的,至於說什麽給我添負擔之類的,諸位,我們一同經歷過生死,在西州城頭背靠背流血廝殺,難道我李素在你們眼裏如此不堪麽?”

看著老兵們那一張張滿面風塵滄桑的臉,李素挺直了胸膛道:“你們都來我莊子,殘了的我養你們終老,病了傷了,遭災了,惹禍了,我李家一力擔之,娶妻生子李家給你們出聘禮,送禮錢,有家眷老小的只管遷來莊子裏,無妻無子孑然一身的,李家給你們送終,日後想要什麽只管開口,李家管你們一輩子。”

老兵們面面相覷,猶豫片刻後,忽然一人雙膝跪地,朝李素大禮拜下:“我願為侯爺府上部曲,從此禍福與共,生死不棄。”

緊接著,百余名老兵全都跪下,齊聲道:“願為侯爺部曲,禍福與共,生死不棄!”

李素眼眶濕潤了,上前將眾人扶了起來,笑道:“好,我們禍福與共,曾經是袍澤,一輩子都是袍澤。”

一記拳頭不輕不重捶上其中一名老兵的胸膛,老兵紋絲不動,李素忽然仰天大笑,笑聲仿佛傳染了大家,很快大家也都笑了起來,笑聲回蕩在太極宮門外空蕩蕩的廣場上,引得陣陣回音激蕩。

……

……

一群歡天喜地的老兵,簇擁著一位春風得意的年輕人,騎馬走在城外的鄉道上。

馬背微微顛簸,李素的心情也隨著起伏不定。

“沒想到你這麽仗義,把這些老夥計給收了。”王樁一路上高興得不行,在西州這幾年,王樁與騎營的袍澤們也混得熟了,日後與大家一輩子都生活在村子裏,從此多了許多朋友,王樁興奮得直咧嘴。

李素笑道:“說得我這人很不仗義似的,一起經歷過生死的老弟兄,我怎能任由他們沒個著落?有了他們住在村子裏,我心裏也踏實。”

仰首看著頭頂蔚藍的天空,李素嘆道:“這一生,注定要得罪一些人,虧欠一些人,也會施恩於一些人,被人愛,也被人恨,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只求做人做事不違本心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