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

東宮正殿外的庭院內。

太子李承乾滿臉通紅,怒意與殺機互相交織,通紅充血的眼睛死死瞪著跪在庭院正中的於志寧和張玄素。

四周的東宮禁衛高舉火把,昏黃暗淡的火光照映出李承乾那張猙獰扭曲的臉,分外可怖。

於志寧和張玄素跪在庭院正中,四名禁衛分別將他們的頭死死往下摁,二人卻毫不屈服地使勁昂起頭,與禁衛較著勁,兩雙眼睛盯著李承乾,目光中露出深深的失望,寒心。

李承乾打了個酒嗝兒,臉色愈發紅了幾分,見二人盯著他,李承乾酒意上湧,頓時將平日的君臣情分和對父皇的顧忌拋到九霄雲外,指著二人怒道:“孤乃國之儲君,堂皇貴胄,天之驕子,大唐的下代帝王便是孤,爾等不過酸儒庸臣,天家之奴,有何資格竟敢咆哮東宮,指摘孤過?周定周禮,漢定漢禮,哪條禮法上寫著臣子可對儲君如此無禮?爾等可知罪乎!”

於志寧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相貌堂堂,目光清正,聞言直視李承乾,冷冷道:“君王無道,臣以死諫,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君若荒淫,已失君禮,臣為何不能失臣禮而諫之?陛下雄才偉略,一統四海,天下歸心,侍中魏徵大人仍多次直顏犯上,陛下不也善納良諫嗎?何時見陛下治過魏徵之罪?”

冷冷一笑,張玄素緊跟著來了一句神補道:“更何況,殿下如今還只是儲君,尚未登基九五,身為儲君竟倒行逆施,言行荒謬,殿下莫非覺得將來這皇位鐵定是你的?殿下莫忘了,陛下有十七位皇子,嫡子便有三人,以殿下如今所作所為,不妨捫心自問,來日登臨大寶者,果真是你麽?”

這話終於觸到了李承乾的逆鱗。

幼時的李承乾確實是惹人憐愛的,而且聰敏好學,待人彬彬有禮,無論言與行,皆讓人挑不出絲毫錯處,哪怕是古板固執的孔穎達,魏徵等老臣,都不得不誇一句天縱之姿,有儲君氣象,可是越長大,受到的誘惑越多,而李世民這個失敗的父親為了牽制東宮,遏制東宮野心,也為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竟莫名其妙捧出了一個魏王李泰,這李泰雖是個大胖子,做人倒也爭氣,不僅好學聰慧,而且頗善察言觀色,在父皇面前孝順知禮,常令李世民老懷大慰,於是不停賜以錢物和儀仗以表父愛,直到如今,李泰的居所和儀仗很多地方的規格甚至已與東宮平起平坐。

如此一來,李承乾的壓力徒然加重,偏偏在外人面前還得裝作和以前一樣溫文和善,彬彬有禮的樣子,可是越壓抑,對父皇的恨意也越深,心中越來越擔憂,害怕有一天李泰終將取他而代之,被廢的儲君將來會被新君怎樣對待,李承乾想都不敢想。

漸漸地,“廢儲”的擔憂成了李承乾永遠的噩夢,李承乾近年各種荒淫無道,各種自暴自棄的言行,皆因這個擔憂而起,此刻張玄素在他面前直言不諱地提起此事,終於將他徹底激怒。

狂怒再加上醉酒,李承乾將所有的後果全部拋諸腦後,充血的眼眸死死盯著張玄素於志寧二人,二人凜然不懼,平靜地與他對視。

良久,李承乾森然道:“左右,將此二人杖斃庭前!”

一旁的太子率將領遲疑了一下,見李承乾瘋狂而又冷靜的表情,將領露出懼容,狠狠一咬牙,喝道:“行杖!”

左右將士執棍,從二人的腋下穿過,狠狠往半空一挑,四道棍影狠狠落下,重重擊在二人的背脊上,二人痛呼一聲,咬著牙生生扛下這一記,臉上青筋暴跳,冷汗潸潸而下。

既然下了“杖斃”的命令,一棍下去便奔著要命而去,於是左右將士也不再客氣,狂風暴雨般的棍棒狠狠落在二人身上,只打了十記,二人便徹底昏迷過去。

李承乾此時酒已醒了三分,見二人這般模樣,不由心生悔意,一顆心也漸漸沉了下去。

清醒之後他才漸漸感到事情鬧大了,這兩人可是父皇親自任命的東宮左右庶子,若真被他杖斃了,父皇明日豈肯饒過他?群臣的口誅筆伐豈會甘休?父皇近年本就對他有些失望,出了這樁大事,他的太子之位恐怕真就保不住了。

“住手!”李承乾忽然喝止。

下面的將士立馬停手,再看於志寧和張玄素二人,背脊上一片血肉模糊,趴倒在地上奄奄一息,根本不見呼吸起伏。

李承乾心懸了起來,嚇得額頭滲出了冷汗,酒意頓時全消,終於發覺自己闖下了大禍。

正待叫人把他們擡入內殿醫治,東宮外忽然傳來淩亂的腳步聲。

一名宦官匆匆而入,李承乾眯起了眼,他認得此人,正是父皇的貼身內侍,名叫常塗,秦王府時便已是父皇的貼身內侍,至今已侍侯父皇近二十年了,據說他早在父皇面前發下宏誓,若父皇崩天,他必自戕隨葬陵園,所以此人眼裏只有父皇一人,對其他皇子包括他這個太子都絲毫不假辭色。